趁夜空袭 印度战机击落巴国两架军机 专家:高射炮打蚊子

军迷圈官微
文|张殿成军情观察
人与武器装备,是打赢现代战争最重要的两大要素。要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的完美结合,就需要一种“润滑剂”—官兵的科技素养。如若缺少这种“润滑剂”,就很难打赢现代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大家都知道,印度装备了各种新型战机,其中还包括最新型的苏-30MKI战机,但却在地区冲突中败给了巴基斯坦,究其原因与印度官兵的科技素养息息相关。

就全球空军战机坠毁的数量来说,印度空军敢称第二,绝无第二国家敢称第一。据资料显示,印度坠毁的战机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飞行员操作不当,或者地面维修人员检修不到位而导致的。当然,也有部分战机是因为机体和零部件严重老化而引发的战机坠毁。不过,由于印度空军战机数量是巴基斯坦的两倍有余,其总会在与基斯坦的对抗中,不假思索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日前,在印巴两国爆发激烈空战,印度趁夜实施空袭,但还是在此后相继被击落了两架战机。尽管巴方归还了被俘虏的印军飞行员以释善意,但印度却并没有想就此善罢甘休,而是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接连击落了两架巴基斯坦的军用无人机。尽管印巴之间的武装冲突暂时已偃旗息鼓,但反无人机技术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就常规反无人机武器来说,主要有高射机枪,高射炮、防空导弹等现役主力防空武器。该类武器在反无人机作战中的优点是,性能相对稳定,直接杀伤,立杆见影。而缺点就是,对低空低速,小型无人机,就如“老牛撵兔子”,有劲却使不上。因此,有些国家就开始研制反击中小型无人机作战武器。如俄罗斯出口的“针”-S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由自动指控模块,通信电台,便携式小型防空导弹等组成,系统全重17千克,可同时跟踪60个空中目标,最大有效射程6000米,这种防空导弹系统展开仅需三分钟,可在一秒钟内完成接受打击目标指令,对一个目标实施连续跟踪,航迹计算和导弹打击。为此,2018年11月,印度决心耗资15亿美元,向俄采购5175枚"针"式防空导弹,但目前尚未到货。

在这次印巴对抗中,印度空军出动了苏-30战机并使用空空导弹击落了巴基斯坦的无人机。苏-30战机在机头前加装有侦察雷达,该雷达可对地面侦察系统所指定的空域实施雷达侦察和无线电扫描,之后将目标去的弱信号放大,从中识别出无人机信号,并在战机雷达屏幕上显示出无人机的位置和坐标,最后由战机发射导弹击毁无人机。不过,一枚空空导弹的价格就需要数万美元,而一架小型无人侦察机的价格也只有数百美元,这种效费比是相当大的。因此,有专家称,印军出动苏-30战机击落巴军的小型无人侦察机就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其实,除了硬杀伤外,网络和电磁技术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其在反无人机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8年,俄驻叙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同时遭到无人机集群攻击。而后,俄罗斯电子战部队成功迫降了6架,“铠甲”近程防空系统击落了7架,最终13架来袭的无人机全军覆没。俄还连续发布多份技术分析报告和取证图片,揭露美国暗中支持恐怖分子蓄意对俄发动无人机攻击。这也说明了,尽管恐怖分子可以使用较为先进的无人机实施,但技不如人只能落得一败涂地。事实上,不是说会操作现代化信息装备就具备了科技素养,这就需要这就如同一个普通的剑客,即便给他一把“倚天剑”,一样会死在张无忌的“九阳神功”之下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只有苦练内功提高军事人员的科技素养,才是获胜之道。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