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到底选美国还是中国?这个国家刚作出选择,态度十分明确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阿尔法军事

3月9日,环球时报援引港媒消息称,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此前一天接受香港《南华早报》专访时,就中马关系以及西方热炒的“债务陷阱”、华为等多个热点话题作了深入的论述,并明确指出:“如果被逼选边站,我会选择富裕的中国,而不是不可预测的美国”。

作为一名年龄高达94岁的传奇政客,如果简单给他贴上“反华”或者“亲华”的标签并不恰当。再则,从马来西亚和马哈蒂尔所属政党的角度出发,他对华态度的反复也是完全取决于国家和政党的利益。如果硬要贴个标签的话,骑墙可能更加贴切。

其实,也不笑话马来西亚骑墙。在国际社会这个丛林中,小国如果不想成为其他国家的附庸,却又想活得更好、更长久,骑墙无疑是上上之选。再说了,能够骑墙的小国说明还有一定的价值,至少有大国拉拢才有可能左右逢源、两边讨好。

以非洲国家、南太岛国为例,此前主要是西方国家秀人道、秀爱心的表演场,他们很少会去关心这些国家的建设。正是因为有了中国人的投资,逼得西方国家不得不花些真金白银。如果不是这样,这些国家哪怕想骑墙都找不到墙。

马哈蒂尔作出的明确表态,尽管不能说彻底倒向中国,但起码说明了一个事实,相对于美国,中国更值得信任。马来西亚和中国在未来的关系更多的是倾向于合作,或者说是在对抗中达成合作,为马来西亚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谈及中马关系发展时,马哈蒂尔表示,全球必须找到与中国的合作方式,而不是让对中国的担忧笼罩政府决策。“中国贫穷时,我们害怕中国;中国富裕了,我们还是害怕中国?”马哈蒂尔说,“我们应该找到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

如何与一个“富裕”起来的中国“打交道”,是各国近年来热衷谈论的一个话题,欠发达国家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西方国家则因此把“债务陷阱”的这口锅扣在中国头上,“好意”提醒向中国贷款开展多方面合作的国家千万不要掉入“债务陷阱”。

事实上,真正为他国构陷“债务陷阱”的,正是这些热衷指责“债务陷阱”的国家,其中尤以美国为甚,美国控制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则是它作恶的工具。几十年来,数十个国家因为向世行和IMF借钱而一蹶不振,从而沦落为美国肌体输血的供体。谈到这些国家的债务,当事国民众留下的只有痛苦的记忆。因为它有异常严苛的政治附加条件,只要向它伸手,就已经掉入了深不见底的陷阱。

这些政治附加条件,通常是西方国家针对被援助国的弱点开出的“毒药方”,并没有固定的条款,但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只要伸手,就必然丧失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主权基本上沦丧,从而被西方国家控制住命脉。

俄罗斯,其前身苏联当年是唯一一个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强盛时甚至还力压美国一头。上世纪90年代,当俄罗斯遇到经济危机时,世行、IMF、巴黎俱乐部、伦敦俱乐部,还有欧洲商业机构争相把钱借给它,到了2000年普京上任前,俄罗斯的债务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

俄罗斯在向这些金融机构借钱的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国家为它开出的经济改革方案,即“休克疗法”,只能任由西方国家对它进行宰割。国有资产被贱卖,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普京执政已经近20年,托石油价格上涨的福,俄罗斯经济虽然有所恢复,但高额债务留下的伤痛仍未抚平。

美国正是基于它当年构建的债务陷阱,洗劫了俄罗斯人的财富,达到了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所以,它就用它成功的经验去看待中国对待他国的援助。更加阴暗的是,美国如此诋毁中国,“警告”他国不要陷入中国的“债务陷阱”,是因为更多国家愿意选择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从而避免掉入美国经济掠夺的毒手,这样一来相当于断了美国的财路。

在与中国和美国打交道上,越来越多国家都有清醒的认识。借美国债,要付出高昂的政治代价,接受美国设计的“发展”道路,最终将命运交给美国操纵,掉入万劫不复的恶性循环。中国则不同,中国的发展理念是“互利共赢”,中国的经济投资助力本国经济发展,中国得到相应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选择与谁“打交道”,其结果不言自明。

(作者:鱼大嘴)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