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现代战争体系下,论如何在远中近三个层面攻击航母战斗群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机图

对于现代海上力量来说,攻击航母战斗群是一个非常困难而现实的问题。航母战斗群作为当代作战能力最强的海上编队,不但在攻击能力上难出其右,而且抗打击和防护能力在海上也独占鳌头。由于航母战斗群的特殊性,在不同距离上对航母战斗去的攻击方式也有所差异,这使得反航母作战在当代海上冲突当中成为了一种具有特殊性的作战模式。

图注: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加勒比海航行,这种阵型并非实战满员阵型,一个完整的美国航母打击群一般包括一艘航空母舰、两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四到六艘阿里伯克级导弹驱逐舰,可选择性编入两到四艘攻击型核潜艇、一艘大型补给舰。

如果企图将敌方航母战斗群的威胁降至最低,在尽可能远的距离上攻击并摧毁敌方航母战斗群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目前反舰弹道导弹的概念大红大紫,但远程反航母作战中反舰弹道导弹并不是唯一的主力。由于敌方航母战斗群防空火力突出,还可能具有海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因此单纯依赖反舰弹道导弹很容易造成攻击失败。

图注:美军海上导弹防御系统示意图

实际上,在远程反航母作战上,最直截了当的方式还是依托海外基地、动用海空反舰力量对敌方航母战斗群发起饱和攻击。这种方式也是最为保险的反航母作战方式——无论如何,海上编队的生存能力也远低于岸基基地,同时从能够组织起的兵力规模来看,岸基基地能支持的兵力也比航母战斗群更大。

图注:美国乔治·布什号航母编队在大西洋航行画面

若没有海外基地可以作为依托,则反航母作战的空间将大打折扣,此时由海上编队为主力的中距离反航母作战将成为主要手段。对于航母来说,在海上最有效的克制手段同样是航母,而航母吨位的大小、舰载机的数量和配置的完善程度、航母战斗群内其他舰船的作战能力决定了反航母行动的成败。相比于有海外基地作为依托的反航母作战,无海外基地作为支撑情况下海上编队将更加依赖自身的探测能力和卫星、海上警戒飞机的提供的信号,因此对于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作战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具有高等级信息化作战能力的作战力量,将难以完成中距离反航母作战任务。

图注:美国B-1B轰炸机正在测试远程反舰导弹(LRASM),最多可携带24枚

另外,对于具有中远程轰炸机的国家来说,使用中远程轰炸机在敌方航母战斗群防区外发射远程反舰导弹将能对敌方航母起到相当有效的打击效果。

相对于远程和中程反航母作战,近程反航母作战将是反航母作战的主要模式,同时对于敌方航母威胁程度也最高。

图注:1945年美国富兰克林号航母在对日本本土进行近程攻击时遭遇日本轰炸机袭击丧失作战能力

在近程反航母作战情况下,敌方航母战斗群已经前出到距离己方海岸线较近的海域,己方能够依托大量的岸基基地对敌方航母进行大规模的饱和攻击,同时岸基对海警戒雷达的使用将能确保掌握对敌方航母动向的实时掌握,这将大幅提升反航母作战的成功率。同时,由于近程反航母作战时敌方航母编队将难以及时获得兵力支援,己方的兵力优势将更为显著,这种情况下只需尽量确保海空兵力的规模和轮换次数即可。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