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究竟有啥厉害的?中国电磁炮现身公海 引起美媒关注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上个月参考消息引述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的报道称,一艘配备了一门疑似电磁轨道炮的中国海军舰艇被发现在公海现身,可能是为了在公海上进行测试。此前,这艘似乎配备了同样武器的舰艇在长江沿岸一家中国造船厂的照片已经曝光。

电磁炮,是指利用电磁力发射弹丸的火炮形式。火炮之所以叫“火炮”,就是因为传统的火炮是使用化学发射药点火膨胀做功,把炮弹推出炮膛的方式来发射弹丸,因为发射药需要点火,因此称为“火炮”。而如今的电磁炮则是利用完全不同的电磁力原理,将弹丸推出炮膛,这是和传统火炮完全不同的一种发射形式。

虽然电磁炮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实际上,电磁炮并非是新技术,早在19世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后,各列强都曾经研究过利用电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发射炮弹。1845年时,查尔斯·惠斯通就已经研制出通过直流电动机带动的电磁炮模型,可以将金属棒抛射到20米外。二战时德国的科学家汉斯莱研制的电磁炮已经可以把10克重的弹丸加速到1.2千米/秒的高速。

到1970年代,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查里德·马歇尔博士新研制的电磁炮,可以把3克弹丸加速到5.9千米/秒。1978年公布实验情况后,引起了各国军方的特别关注,美国国防委员会根据马歇尔博士的研究成果,得出“未来高性能武器必然以电能为基础”的结论。美国防部在1970年代就成立了“电磁炮联合委员会”,专门协调军队、能源部、国防原子能局及战略防御倡议机构等相关部门,进行的电炮研究工作。

和传统火炮相比,电磁炮最大的优势就是火炮弹丸射速奇高。由于传统火炮使用火药爆炸产生的膨胀力来推动弹丸飞行,因此,火炮炮弹的初速受发射药的装药量限制,而发射药的装药量则受火炮膛压极限的制约,换句话说,发射药质量越大,才能推动弹丸飞行越远;但是反过来,发射药质量越大,火炮炮膛承受的膛压越高。一旦膛压超过了火炮承受极限,就会炸膛,这也是火炮最危险的一点。而且受膛压极限的约束,使用火药发射的炮弹,存在射速极限,即使当前炮口初速最高的坦克炮,也不过达到约1800米/秒的炮口初速。

电磁炮不需要化学炸药作为发射药,没有炸膛的风险,其炮弹的射程射速只受磁场强弱影响,因此可以精确调节炮口初速。当磁场最大化时,电磁炮的射程最远,炮口初速也最高,目前人类研制的电磁炮在使用相同的127或者130口径炮弹时,其初速可以达到传统火炮的3倍以上!因此射程成倍提升,根据计算,127或者130口径的电磁炮正常射程可以达到200千米,而目前各国主流的127和130口径舰炮的射程通常在40千米上下。由于炮弹飞行速度加快,所以计算炮击提前量的需求减小,射击控制得到大幅度简化,因此电磁炮可以精确拦截来袭导弹,甚至是大口径电磁炮也可以通过精确瞄准来拦截巡航导弹,而不像过去,需要通过小口径火炮发射足够多的弹丸,进而封锁导弹的飞行窗口。

我国目前在电磁炮领域已经明显走在世界前列,去年曝光的海军“海洋山”号坦克登陆舰,就在舰首装备有一门大口径电磁炮,而且,从该炮的外形来看,应该说,是已经基本成型的样品,具备量产使用和实战效能。本次美国媒体曝光的疑似电磁炮,极有可能是“海洋山”号登陆舰已经从长江水域进入东海地区,由此可以推测,该炮下一阶段的测试重点可能是海上使用效果,一旦测试合格,那么装备部队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已经远远领先美国,美国虽然研究电磁炮的时间远比我国更早,但是总体看来,美国的进展不大,至今美国的电磁炮依然处于样炮测试阶段,距离成型的火炮还有相当的距离,而我军目前已经接近服役。

电磁炮虽然有诸多优势,但是如同万物没有完美一样,电磁炮最大的弱点在于“电”。即使断电,传统火炮依然可以依靠人力装填,依然可以持续射击;而对于电磁炮来说,一旦断电,整个火炮就会陷入瘫痪,不仅观瞄系统会离线,就连炮弹也会无法发射,这就是电磁炮最大的“软肋”。(利刃龙猫)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