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我军为何不普及防弹衣:并非买不起 储存才是大麻烦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情解析


众所周知,在战场上,防弹衣是战士的最后一道保护伞。但是在人们的印象里,解放军的防弹衣装备率始终处于相当低的水平,绝大多数部队均未装备。但是反观美军等外国军队,士兵均普及了防弹衣等防护装备。在现如今解放军装备迅速发展的今天,解放军部队未普及防弹衣并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储存、保养不起。防弹衣在使用中的储存的费用远大于购买费用。


一战时的第一代防弹背心

防弹衣又称防弹背心,用于防护枪弹弹头和弹片对于人体的伤害。其雏形可追溯至远古,现代意义的防弹衣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天然纤维为衬里,搭配钢板组成。被称为第一代防弹衣。发展至今已出现了三代,第一代为使用特种钢等金属作为防护材料的硬体防弹衣。但是穿着不便。第二代防弹衣为多层凯夫拉(Kevlar)织物构成,重量较轻,但是对于高速弹药防护力不足,不适合军队使用。第三代防弹衣为复合式防弹衣,由凯夫拉等高性能纤维为衬里,搭配陶瓷等复合材料作为插板。目前军队装备的防弹衣为第三代防弹衣。


第二代防弹衣

入侵伊拉克时,美军就达到了每人一套防弹衣的装备率。其主要装备型号为“拦截者”(IBA)防弹衣。主要由软质的衬里和硬质的防弹插板组成。共重7.4公斤,可防御7.62mm全威力弹(7.62MM*51MM)。荧幕上美军士兵身着防弹衣的形象也深入人们心中,但是解放军并没有普及。其中既因为国内安全形势好,无装备防弹衣的必要性,也因为防弹衣的保存期短,储存保养困难。后者为主要原因。


美军装备的防弹衣

目前军队中大量装备的防弹衣为第三代防弹衣,主要依靠防弹插板阻挡弹头、弹片。防弹插板多为复合材料,日常使用的磨损、保养均会影响防护效果,最终影响寿命。比如凯夫拉纤维材料在日晒、汗水等条件下,防护能力会下降30%左右。以我军配发较多的04式防弹衣为例,其搭配的六级、七级插板寿命主要受到一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第三代防弹衣已与携行具结合

使用频率,若全面配发防弹衣,在部队的日常训练中,防弹衣难免会与枪械或训练器材发生磕碰。多次碰撞后会在材料里形成应力损伤,防弹性能大打折扣,在防弹性能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其寿命也就到了。不得不将外观仍完好的防弹插板报废。


国际上通用的NIJ防弹标准

保养问题,训练场上防弹插板难免与污水、泥土接触,加之汗液浸透。由复合材料构成的防弹插板寿命会大大缩短,如果训练结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残留的污渍会不断侵蚀插板,减弱防弹能力。恰恰大部分防弹材料并不能水洗,只能用湿布擦拭,这又对部队的装备保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4式防弹衣使用说明

尺寸,防弹衣因制作工艺困难、价格高昂,不会像军装一样为每位士兵选择合适的尺寸,而会像枪械一样在新老兵间流转。也就是说有一些士兵不会拿到合身的防弹衣。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其防弹效果。若太大,运动时会增加磕碰的几率,影响防弹效果和寿命。若太小,穿着时被撑开,施加的应力也会影响其防弹性能。


我军维和部队装备的06式改进型防弹衣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三大防弹衣生产国之一,产量大、价格低,价格相对发达国家产品低30%-50%。若部队采购,价格更低,所以说采购并不是问题,而是防弹衣作为消耗品的保养费用和换新费用很大。为部队的储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只配发给前线战区部队,后方部队一般不配发,可在战时快速生产装备。

作者:一介武夫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