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十分无奈:本想要40架战斗机 国家却只让买8架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在经过了数年的拉锯之后,印度空军增购苏-30MKI战斗机一事终于落下帷幕:为弥补多年以来因各种事故而损失的8架苏-30MKI,印度斯坦航空(HAL)将为印度空军提供8架全新生产的该型战机,补足印度方面最早规划的272架数字。
不过,无疑令印度空军和印度斯坦航空双双失望的是,在他们最早的规划中,苏-30MKI的增购数字不是8架,而是40架,但印度政府否决了这一提议。

图为2018年在澳大利亚和多国空军进行联合演习的苏-30MKI战斗机。
作为一款服役了17年,装备数量超过220架的主力战斗机,苏-30MKI在印度的"非战斗减员"比例也并不算大,8架的总损失显然和和外界"印度空军和斯坦航空善于摔机"的想法相差甚远。
但在米格-21和米格-23退役步伐已经加快的今天,印度空军的编制结构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要知道即便全部的272架苏-30MKI都能飞,那也只能构成15个中队——而印度空军和政府商定的"战斗机中队数量底线"是42个,苏-30MKI再怎么神通广大,也只能填满这个"底线"的三分之一。

图为紧急降落的印度空军米格-21战斗机。
事实上,随着印度人手中米格-21飞机在"拆东墙补西墙"中消耗得越来越快,印度空军的米格-21战斗机部队也就只能一个接一个地退役,剩下的飞机转而为仍在坚持的友军"提供器官"。
而在这一波接一波的退役潮背后,印度空军能够升空作战的战术战斗机中队数量已经少于30个,这意味着印度空军后续新战斗机的引进问题已经"病入膏肓",如果不能抓住一切可用手段解决这个问题,印度空军恐怕连"打赢巴基斯坦"这个最基本的战略目标都无法保证。

图为巴基斯坦JF-17"枭龙"机群,这些飞机让印度人感受到了压力。
简单来说,到2020-2021年最后25架苏-30MKI交付,从法国购置的"阵风"也开始到货时,印度空军的战机缺口不仅无法得到填补,还将继续扩大到超过200架的水平:从印度航空工业拖沓的本性来看,非但LCA"光辉"战斗机的产量是杯水车薪,就连"美洲虎"攻击机的现代化工作也不一定能赶得上该机的老化速度。

图为加力起飞的法国空军"阵风"战斗机。
那要说自主设计建造不行倒也就算了,掏钱买飞机总不可能出问题吧?但印度政府就是要挑战外界的想象力:旨在采购上百架战斗机的MMRCA计划已经贯通了三个印度政府内阁任期,在每届印度总理手上都要颠来倒去地重启一遍,就连和法国已经签定的"阵风"战斗机合同都要被政客们"消费",钻牛角尖寻找合同上的缺陷,用来在国会上攻击现任政府……

图为管理混乱的印度苏-30MKI生产线,位于纳西克。
而在2021年交付完最后一架苏-30MKI之后,印度斯坦航空的纳西克工厂就难免处于闲置状态。而若印度政府能许可40架苏-30MKI的增购计划,这条由俄罗斯人监督建立的,目前印度水平最高,产能最大的飞机生产线就能继续维持几年,等待转机。
换句话说,继续生产40架苏-30MKI无论对印度斯坦航空乃至整个航空工业、以及印度空军来说都是"多赢"的权宜之计,但印度政府最终并没有这么做:即便苏-30MKI的采购单价不过五千万美元,印度政府依旧不愿意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而无论其中有什么难言之隐,印度空军都不得不在今后吞下这份"无机可用"的苦果。(利刃/TO)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