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总设计师公开六代机信息,2035年前问世,采用多种新技术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情解析

近日,中航工业首席技术专家王海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中国下一代战机的大体信息。新型第六代战机将会从所有方面完全超越现有的歼-20战机,采用大量新技术,无论是电子装备还是制造工艺均全面提升。在接受采访时他还透露,六代机已经展开了预研攻关,大约在2035年前将成为现实。

歼20

王海峰是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总师,工学博士,参与并主持了多个型号战机的研发工作,其中就包含了歼-20、歼10等重点型号战机,除此之外还有下一代战机以及多个未来重点预研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主持矢量发动机技术、组合动力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研发、验证、试飞等工作,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面型人才。

法国的六代机方案

王海峰总师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中国六代机的部分技术指标。他表示,未来六代机主要方向有极高隐身性能、有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人工智能以及全向探测全向攻击等技术。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颠覆性的设计,比如机载激光武器以及高超音速武器等等。极高的隐身技术是所有战机都追求的目标,从目前美国以及欧洲发布的第六代战机想象图来看,都一致的选择了翼身融合、无尾翼方案,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纯飞翼布局,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战机的隐身性能,在这方面中国未来的第六代战机也可能采用类似布局。

多阵面雷达或者是分布式阵面可以保证战机的全向探测能力

至于全向探测/全向攻击能力,这和多目标打击能力息息相关。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高新技术,早期的三代战斗机就已经有了多目标攻击能力。恰恰相反,这个极为重要,这个意味着第六代战机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目标攻击能力。早期的三代机甚至是现代的五代机,雷达波都是有指向性的,雷达波越集中,扇面越小,看的就越远,早期的三代机虽然有多目标攻击能力,但是对手不可能排着密集的队形出现在雷达扇区内被动挨打,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多目标同时攻击能力无从谈起。到了第六代战机就不一样了,拥有全向探测能力后,不管敌机如何分散,都能确保被探测以及锁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目标攻击。

美军宣传的无人机协同作战

至于无人机协同作战,这是六代机的标准配置,一架有人战机可以指挥数架无人战机协同作战,好处非常多,一架架无人机就是一个个弹药库,使得有人机的打击能力大大增强,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牺牲无人机执行高危任务。由于不需要人员支持系统,不需要以人为本,无人机的某些方面可以设计的比有人战机更加出色,最典型的就是高过载机动。也就是说无人机反而可以完成一些有人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F-22复材结构比达到了25%,而最新的F-35已经达到了35%

最后一点,总师还提到了未来战机的制造工艺。众所周知,第五代战机造价高昂,动不动就是上亿美元一架,虽然先进的电气设备以及动力系统占了战机大多数的制造成本,但是机体成本这一块也不可忽视,传统战机制造主要由小块零件组装,其中大量涉及到了焊接、铆接等工艺,很多零件为了减重会涉及成极为复杂的形状,极大的增加了生产耗时。而未来战机将会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大量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同时采用胶合/固化技术,极大的降低了机体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工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战机的生产成本。

作者:工程师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