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还记得挪威泡在水里的那艘宙斯盾不,想救它还得找中国!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观察眼

11月8日,挪威海军"海尔格·英斯塔"号护卫舰同油轮发生碰撞事故,事故发生后该舰完全沉入海底。事故原因可能是美国海军见习军官在该舰进行操作学习时出现失误,随即偏航撞向油轮。北约官方也证实了该舰确实有一名美国海军见习人员。事故发生前,"海尔格·英斯塔"号刚刚完成北约"三叉戟节点"大规模军事演习。也有称俄罗斯破坏了该船的GPS系统,导致导航失灵撞上游轮。

"海尔格·英斯塔"号是挪威海军"南森级"护卫舰的一员,装备有美国"宙斯盾"国外版系统,满载排水量五千吨左右。该舰还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小的宙斯盾系统战舰,但为了装载这部大型雷达导致该舰无法装配多余的武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作战能力很平庸。

挪威没有任何可以打捞该型舰只的浮吊船,不得不租用比利时一家海上打捞公司的"拉姆比兹"号大型浮吊船。目前该型浮吊船已到达事故水域,正在对该舰进行打捞。而这艘大型浮吊船则完全由我国江苏启东建造的,浮吊船上装有两台大型起重机,可以轻松完成对挪威出事战舰的打捞工作。

然而这艘浮吊船在中国众多大型水面船只面前只能算是"虾兵蟹将"。除了打捞,中国的大型船舶还能往里"扔"东西,这种船就是我国的造陆神器——"天鲲"号。"天鲲"号能以每小时近5000立方米的速度将海沙吹填到海中进行造陆作业,因此也被我国网民起了一个"地球编辑器"的昵称。"天鲲"号还能依靠多功能高强度铰刀破拆海底岩石。"天鲲号"的投入使用使我国填海造陆的能力大大提高,处于先进领先行列,也让因南海相关领地归属问题与我国产生争端的越南日渐不安。

不仅是挪威,欧洲造船业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洲造船厂所占世界市场份额仅在3%到6%。在全球金融危机大爆发后的2009年,欧洲造船业整体才获得勉强接近30亿美元的订单,可谓惨淡。而在2010年到2016年,欧洲造船厂的订单量一直远远低于亚洲船厂,但能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0%,有所提升。欧洲造船业订单一直无法上升的原因,是日本韩国的造船业过于强大,抢去了曾经世界造船业的霸主——欧洲的生意。近几年的欧洲造船厂主要承接海上工程和邮轮项目,而最近因世界邮轮需求暴增,导致欧洲造船业出现了回光返照现象。然而面对产能巨大的中国造船业,欧洲正努力在高附加值船只建造上下功夫,扳回局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