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唯一对手“熊猫”已退役,“飞鲨”歼15驰骋海天无人可当!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武器正能量

2012年的11月2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款舰载战斗机——歼-15"飞鲨"在辽宁号航母的甲板上完成起降测试,实现了我国海军航母和舰载机零的突破。由此引来的"航母style"曾经在网络上红极一时,而"歼-15"这个型号也被光荣的再入史册,成为中国舰载战斗机中的"第一"。

自2002年,我国从乌克兰购买的报废航母"瓦良格"号靠上大连港的码头,有关"中国发展航母"的新闻就不绝于耳。不过,当时的西方军事观察家普遍认为,以中国的技术力量,无法独立开发先进的舰载战斗机,因此普遍认为中国会购买俄罗斯的苏-33战斗机作为国产航母的标准配置。但是歼-15战斗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偏见,歼-15战斗机由我国沈阳601飞机研究所负责研制,并由沈飞负责制造。该机以我国歼-11战斗机为基础,确实参考了苏-33的样机——T-10K型技术验证机,但其内部结构、包括折翼位置的选择等,都是由我国专家自行完成,完全不存在"抄袭"的问题。

作为拥有完全"中国血统"的舰载重型机,歼-15继承了大量的歼-11B的技术特点。例如机体建造使用了超过8%的复合材料,雷达系统使用了国产机械扫描系统(目前改装AESA雷达的歼-15B型正在试飞),加装了多通道光电综合跟踪装置、综合化座舱显示系统、数字式多余度电传操作系统、双向数据链系统、综合电子对抗/多通道光学预警系统等统统由1553B数据总线集成,相对于苏-33功能单一、体积庞大笨重的航电设备至少领先20年。

和目前全球两种现役的主力舰载战斗机——美军F/A-18E/F"超级大黄蜂"、法军"阵风M"战斗机相比,歼-15依然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首先歼-15脱胎于陆基的歼-11B型战斗机,在雷达航电方面和美军、法军的战斗机本处于同一水平,而歼-15飞机机头雷达口径达1.1米,雷达功率要远大于美法的战斗机。俄罗斯的苏-27战斗机家族最初就是作为国土防空战斗机研制,因此具备优异的高速性能,中国的歼-11则是仿制苏-27SK独立生产的国产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而歼-15也继承了苏-27家族这一特点,其最大飞行速度可达2.2马赫,是目前截击性能最好的舰载战斗机,只有美军已经退役的F-14"雄猫"才能与之对抗。

快速截击对于航母战斗群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敌方来袭机群可以高速突防,在发射反舰导弹后迅速撤退,航母防御方的战斗机必须有出色的高速能力,才能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赶往拦截空域,争取在敌机发射反舰导弹之前,就击落敌机。美军当年开发F-14就是为了针对苏联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战术,争取在图-22M3发射导弹之前,就用F-14携带"不死鸟"将其击落。但是无论是美军现役的F/A-18E/F还是即将服役的F-35C都不具备快速拦截的能力。中国的歼-15是目前唯一具备这一能力的舰载战斗机。

在执行舰队防空任务时,对于歼-15而言,利用舰首1#、2#起飞点起飞执行防空任务时,最大安全起飞重量也在28吨内,这个重量不仅可以满足防空作战要求(满足4中4近的最大载弹要求),同时还能保证对距离本舰900公里远的目标实施导弹打击,或者是在距离本舰300公里远的空域巡逻2小时。可见,歼-15并非像某些媒体说的那么孱弱不堪,在一般的战术条件下,歼-15都足以完成作战任务,堪称是一款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歼-15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将成为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主力。即使未来以四代机性能为目标的新型舰载战斗机量产服役,歼-15的改进型依然会在某些领域持续发挥作用。特别是目前装备全新电子对抗系统的歼-15S型战斗机和装备AESA雷达的歼-15B型战斗机已经相继进入试飞状态,可见,即使未来四代舰载战斗机量产服役,歼-15依然可以以电子干扰机、伙伴加油机等辅助模式协同四代舰载战斗机继续作战。"蹈海飞鲨"终究还是要称霸海天。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