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争潜力,四个字:不可估量

军迷圈官微
文|军机图
通常所说的战争潜力,主要包括人口、国土、资源、军事实力、精神力量等因素,不同国家的战争潜力不相同的,一般来说大国的战争潜力要大于小国,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将战争潜力等同于战力,战争潜力大的国家不一定就能百战百胜,而战争潜力小的国家也不一定就是任人宰割的鱼腩。

战争潜力中所说的人口,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人口数量,而是这国家的总人口、劳动力和兵役适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日本人口总数超过1.2亿,但是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就超过了3400万,老龄化在发达国家中位列第一,这意味在总人口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日本的战争动员能力要低于其他国家。在这方面,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4亿,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约为9亿,可动员适龄兵役人口超过1亿。不过在兵员质量方面,近年来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适龄兵员质量下降的状况,值得警惕。

国土因素对战争潜力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战略纵深、自然资源、地理环境这几个方面。战略纵深方面,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本土防御作战时回旋余地很大,不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一旦兵败就退无可退。自然资源方面,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地大物博”。地理环境方面,中国地形多样,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均有分布,攻守兼备。

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是与工业相关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决定着军事工业发展水平的战略资源,如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等。在上述资源中,我国除石油储量外,其他战略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即便是在战时被封锁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军事实力主要包括兵力、装备数量和质量、军事战略、后勤保障能力、士气等方面。兵力自然不用说,现役总兵力超过200万人,预备役兵力超过千万,全球第一。装备数量和质量方面,我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航空兵、海军和美国、俄罗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历史已经多次表明,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我军依然能爆发出极强的战斗力,不能简单地以装备实力来衡量一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精神力量方面,这个包含就很广了,民族凝聚力、民心士气、智力水平、创新精神、法律秩序、道德秩序都可能成为影响战争潜力的因素,其中有些因素,不到紧急关头是无法完全显现出来的。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重大灾害灾难面前,总是能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这是不可估量的战争潜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