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一旦北斗被美国干扰,我军只能被动挨打?军事专家说出实话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今年是“北斗”发射大年,从1月12日到11月1日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中国航天接连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就有15颗。

不同于区域定位导航的“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能够提供全球定位导航的业务,中国真的可以对GPS说拜拜了。

众所周知,研制“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首要任务是满足军事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的黄海对峙、台海危机、科索沃战争等事件中,实力虚弱的中国在美军的挑衅面前频频吃亏。这让中国军方意识到与美军的巨大实力差距,同时也让中国军队意识到使用GPS作为定位导航的巨大隐患。一旦美军切断GPS信号,使用GPS导航定位的导弹可能会丢失目标;并且收复台湾需要跨海作战,一旦战机战舰的导航系统失效,后果极为严重。

于是,有了中国人自己的定位导航系统——“北斗”,北斗系统研制成功后就开始全面装备部队,不仅让中国军队摆脱了随时被美国用GPS系统“卡脖子”的风险,还成为了中国军队数字化的重要助力。

▲步兵班班长配备的单兵数字化终端

不过,有了北斗系统也不是高枕无忧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GPS系统第一次遭到了大规模的干扰,不少使用GPS制导的导弹和炸弹因此偏离了目标,没有取得预料的打击效果。GPS能够被干扰,“北斗”自然也不能例外,更何况我们最大的对手拥有着强大且先进的反卫星武器,“北斗”系统中的卫星都有可能成为攻击对象。

▲小型GPS干扰机

因此,不少人担心“北斗”系统若是遭到干扰或是遭到袭击,我军是否只能被动挨打了?对于前一种的情况,我军专家给出了答案:不会!

“北斗”系统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被干扰的情况,不仅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自动修复。之所以能够提前防备,这要感谢美国,他们使用GPS多年,将GPS的优缺点都暴露出来,起步较晚的中国有着足够多的经验来参考,这就是后发的优势。

此外,中国军队向来是多手准备,比如空军明明已经列装了各类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却还是经常打火箭弹,就是防备战时遭遇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依旧可以用目视观察瞄准来提供空中支援火力。

▲打火箭弹的歼-10B战斗机

中国现有的各类需要GPS制导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除了北斗导航之外,一般还有惯性制导或者地形匹配雷达制导,甚至还有搭配着GPS、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的,就是确保北斗遭到干扰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正常使用。

“北斗”系统助阵中国军队的数字化,如今中国军队班一级都能看到便携式北斗数字化终端,大幅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不过,有了信息化装备的中国步兵始终没有丢弃传统的定位和导航方法:简易沙盘、纸质地图、指北针,依靠这些中国步兵就能展开任何形式的战斗。

至于“北斗”导航卫星遭到攻击,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要比遭到干扰低得多。美国反卫星能力强,中国同样具备很强的反卫星能力,早在2007年中国就曾用弹道导弹摧毁了一颗报废的“风云-C”气象卫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反卫星方面的实力。

避免吃蘑菇蛋的最佳手段是自己也拥有蘑菇蛋。同理,避免己方卫星被摧毁的手段就是具备摧毁对方卫星的能力,让对方投鼠忌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