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能借高科技称霸,为什么要靠卖油过日子?美国用心非常险恶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从十九世纪中叶石油大规模开采开始,它就逐渐成为了工业文明运转的血液,并影响和塑造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对石油战略价值,美国比谁都清楚,石油工业的繁荣就始于美国,洛克菲勒这样的超级石油大亨和美孚这样的石油托拉斯就是美国控制石油资源的代表力量。

在常人眼里,石油只是一种对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力的能源,不过在美国政府眼里,石油则是控制世界的最好的工具,没有之一。只要能够控制全世界的石油供应和交易就可以让所有国家臣服于美国脚下,纵使再强大的对手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也没有赢过美国的十足把握。

控制石油很重要

美国本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靠开采本国的石油资源不仅足够自己使用,还可以出口赚大钱,但是,美国好像更热衷在全世界集“油”。早在193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就从沙特获得了面积93.2万平方公里的石油开采权租。1945年,美国进而通过“石油换安全”的合作模式完全控制了沙特的石油资源。除了沙特,1953年以后,美国还通过扶植巴列维王朝,控制了伊朗的石油资源。

显然,美国的理想是控制全世界的石油资源,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石油生产,美国政府则是控制产油国政府。这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想要油价涨,油价就涨;想要油价跌,油价就跌,是跌是涨全凭美国的战略需要。可别小看油价的涨跌,它的威力绝不亚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美苏争霸时代,控制油价就已经秀过肌肉。

对这一点,苏联最有发言权。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中东危机,石油价格大涨,苏联通过出口石油赚了大钱,到80年代前期, 苏联一半的外汇收入都来自于石油出口。就在苏联享受着石油红利带来的美好生活的时候,不知不觉的掉进入了美国的陷阱。

石油带来大量财富的同时,苏联经济也严重依赖上了石油,无论是工业投资还是进口物资都靠卖油钱。可是,到了80年代中期,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此时,油价开始大跌,因为1985年开始,市场充斥着石油产品,从油库到炼油厂都无法再吸收更多的石油,油价崩盘不可避免,说背后没有美国操纵,你信吗?于是,苏联的收入就大打折扣了,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又没法补上亏空,于是,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后面的故事就不用再说了。

谁的筹码多,谁就掌握话语权

其实,控制油价和控制股价一样,就看谁手上的筹码多,筹码成本低,不管什么价卖都赚钱。美国有底气控制油价,就是自己手里的石油筹码又多又便宜。沙特石油与资源部部长阿里纳伊米在接受《中东经济观察》报采访时曾表示,“沙特的产油成本最多在4至5美元/桶”。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石油一直是美国控制油价的定海神针,沙特石油成本极低,人家因为油价低被套牢,沙特照卖不误,只要有交易,油价就控制住了。实际上,价格一直是石油的敏感问题,价格太高,消费国用不起,只能减少消耗,于是产能过剩,结果是石油卖不出去。相反,价格太便宜,生产国赚不到钱,只能减产,结果是买不到。

所以,控制油价,先要控制石油供应,但是,相比数十年前,美国现在想要控制石油供给有点难。一方面,因为不听话的产油国太多,美国需要经常敲打,于是都投靠了中国;另一方面,由于伊朗、委内瑞拉和俄罗斯受到美国不同程度的排挤,石油供应减少是必然结果,于是油价大涨了,根据专家预测,到2019年,有望达到100美元。

显然,油价大涨不利于美国打压对手。因为,依然靠石油吃饭的俄罗斯没有成本和质量优势,油价只有回到50美元,俄罗斯出口石油才有钱赚。此外,由于中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大举在海外开采石油,如果油价低了,肯定要亏本。怎么才能让油价长期稳定在可以压制中俄的价位呢?还是那句话,靠人不如靠己,不是要稳定的石油供应吗?我家有的是矿!

页岩产业保持油价稳定

近年来,流向国际市场的美国页岩油确实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页岩油使美国在搅屎的时候都能保证世界石油的供应。 据全球油价资讯网站Oilprice 近日报道,美国8月日均原油产量达1090万桶,明年日均产量还将达到1150万桶,这意味着,美国石油产量自1999年2月以来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产油国。

根据美国最大的4家上市页岩油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美国页岩油公司的开采成本普遍在40美元/桶左右。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大规模生产形成的规模效应,开采成本有望继续降低,目前来看,只要油价在50美元以上,美国的页岩油就可以盈利,显然,美国通过出口页岩油就可以填补因制裁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而产生的国际原油供应缺口,这回终于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了。

从美国石油工业体系来说,并不具备大量处理页岩油的能力,因为,美国大多数炼油厂的设备只适合处理中等和重质原油。而来自美国页岩盆地,特别是二叠纪的石油,却是轻质原油,原油和炼油产能不匹配对不对?也就是说,页岩油对美国炼油工业就是鸡肋。既然是鸡肋,为什么还要投这么多钱去开发呢?

答案是出口,未来几年,美国页岩每天会产出330万桶轻质油,大部分需要出口,因为美国炼油厂无法全部吸收。而且,由于亚洲的需求增长很快,美国的大部分石油很可能会出口到亚洲。这在一定程度上同俄罗斯、伊朗形成了竞争关系,从而推迟油价反弹,预期中的油价复苏或将因此推迟。看来,普大帝还得继续领导俄罗斯人民熬下去。

能源是中美新一轮较量

不管怎么说,美国重登产油第一大国宝座是历史性的里程碑,给出一个信号,那就是世界最主要能源还是石油!这对美国能源产业来说,就是升级国内炼油产能很有必要,道达尔就预计到2025年,仅亚洲对石油赤字将扩大到3500万桶,尤其是汽车在亚洲的普及,对于成品汽油的需求也会大大的增加,对于轻质油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此一来,相关制造产业将迎来一轮复兴,联想到正打得热闹的贸易战,不难看出,其中有为美国制造业保驾护航的目的。

现在,美国拥有战略优势,由于炼油厂产能有限,可以出口页岩油,缓解其他产油国减产带来的油价上涨压力,继续让俄罗斯过苦日子。另一方面,进口适合国内炼油厂处理的重油,可以,拉拢传统的石油供应国,保持石油美元的影响力。综合起来,就给了国内炼油厂充分的时间进行升级,为页岩产业繁荣创造了条件。

美国保持石油江湖地位的同时,也对中国新能源战略形成了挑战,中国正在努力降低对石油能源的依赖。但由于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受到美国打压,这些靠出口石油过日子的的友好国家要靠中国度过难关,2018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量就增长了45%。所以,中国还得继续以友好的价格进口石油,特别是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开采都是靠外国石油公司,中国要接盘,就得自己开采、自己运输,无疑风险和成本就增加了不少,万一钱投下去了,人家变卦了,这亏就吃大了。

此外,中国发展新能源战略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包括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价格必须比油价便宜,否则就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优势。如果,美国开启的页岩革命获得成功,将使油价长期受到压制,这无疑是给中国的新能源战略添堵。中国新能源产业将长期需要国家扶持,也很难从海外市场赚钱,因为,用石油更便宜,同时还要投入大量资源在石油产业和美国分庭抗礼。相比之下,美国不仅可以借助页岩产业赚钱和拉动国内制造业,还可以迟滞对手的经济发展步伐,可谓是一举两得。

难怪特朗普对传统化石能源情有独钟,先是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是废除“清洁电力计划”。在“美国优先能源计划”中除了大力发展页岩产业外,还要振兴煤炭行业,可见特朗普政府对传统能源的兴趣远高于新能源。能源寡头的态度也是一样,投资太阳能需要32年才能回本,谁能等得起,资本当然只会青睐来钱快的传统能源。

现在的新能源只是表面光鲜,盈利能力很差。以前在政府补贴下出现的明星企业,在欧美政府削减补贴后,新能源泡沫被迅速刺破,太阳爱迪生公司的破产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的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市场化的,尤其是深陷财政危机的今天,政府也好、财团也罢,信奉的是不管白猫黑猫,能赚钱的才是好猫!在这种形势下,靠高额的政府资助和贷款繁荣的新能源行业必然被美国朝野抛弃。

特朗普政府最近发布的新政策也再次强调,对美国而言,节约石油已不再具有经济必要性。 美国能源部认为,美国10年前开始的水力压裂技术革命(一种页岩油开采技术),已经打开了页岩油的开采大门,使美国有了更多选择以及在使用原油资源时顾虑更少。说白了石油还得再烧100年!

不过,谁又能肯定第一产油国不是一个漂亮的坑,而新能源才是对的科技树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