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为何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看看它缴获了多少好东西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情解析

1941年12月7日,日本制造了珍珠港事件。也因此美国有了参战的理由,宣布对日宣战,之后德国和意大利也相继宣布对美国宣战,美国也相继回应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中缴获对手战利品是常有的事情,而在德国战败后,美国更是缴获了大量的德国黑科技,科技人才等,这成为美国二战结束后科技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美国于1942年北非战役中缴获的德军坦克、火炮、车辆

美国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是出动大量军事力量,进入北非和欧洲战场。在1942年北非一系列战役中,美军就缴获了当时德军最强的坦克和火炮。北非战役中美军缴获了虎式坦克、四号坦克、三号坦克,还有88mm火炮,半履带式车辆。

当时的美军地面里面是很薄弱的,北非的战役中缴获的德军坦克、火炮和车辆有些直接被封存,通过船只运到美国本土,这批缴获的装备在1943年达到纽约港后被卸下,供美国分析德军装备的特点,寻找弱点并加以改进自己的装备。由此可见美国当时海运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美军缴获的德军ME262喷气机,并送往美国本土进行测试

美军财大气粗,战争中不会使用缴获的敌人重装备,如坦克、飞机、大炮等。战争中,美军缴获的德军武器装备,除了送到基地或者送到美国本土以外,基本是封存或者摧毁,防止其被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

同盟国打败轴心国之后,美国在德国获得了不少当时一流水准的装备,比如喷气式战斗机,喷气式轰炸机,导弹等。这款ME262全天候战斗机给了美国研发自己的战斗机带来了很大的技术借鉴,提高了美军航空工业水平。

珍藏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德意志帝国GO229轰炸机残骸

在美国缴获的德国军事装备中GO229是最为特殊的,战败后的德国,已经不可能去掌管这些在工厂和基地内的GO229轰炸机,GO229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飞翼式喷气轰炸机,美国占领德国后,在制造厂内和基地内获得了20多架GO229轰炸机以及生产线和技术全套资料。

GO229轰炸机就是美国现役轰炸机B2A的大伯父,由此可见帝国末日科技是多么的强大,可是出现的太晚了,而且单个装备也无法改变战局。

被美军缴获的古斯塔夫列车炮

美国是缴获德国军事装备以及技术方面最多的国家,比起前苏联只看重钱和生产设备,美国可以说是非常的聪明,也许是前苏联穷怕了,看见钱两眼冒光。

古斯塔夫列车炮就被美国缴获了,美军被古斯塔夫列车炮的威力所震撼,但是也看到了古斯塔夫列车炮已经是落后时代的产物了,其过于笨重,依赖火车轨道,像美国这么有钱,空军本身就很强大,美军觉得其已经不符合当时战争的需求了,但是其依然作为技术研究,而被美国分析的透彻。

二战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V2火箭

V2火箭,本质是弹道导弹,由于当时制导技术水平落后,因此精度并不理想,但是其依然制造了不少的恐慌和伤亡。在德国战败后,美军首先找到了一处大型V2火箭制造基地,美军不仅派遣部队保护该基地,还意图将生产线和技术资料分批运走,有些则运到美国本土,V2火箭被美国缴获让美国人喜出望外,在战后争夺世界主导权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美国航天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其中就得提到冯·布劳恩,冯·布劳恩就是V2火箭的总工程师,美国在缴获V2火箭技术和生产线也俘虏了冯·布劳恩,在美国的劝降下,冯·布劳恩同意和美国合作,也因此美国方面对于冯·布劳恩为纳粹帝国效力当做没发生。冯·布劳恩确实为美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上首次人类飞行器探索宇宙就是利用V2火箭改装而来的,冯·布劳恩为美国发展火箭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V2火箭不仅被美国获得,前苏联也获得了技术和资料,但是没有得到纳粹帝国核心技术人员的帮助,但是前苏联也在V2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P1和P\R2弹道导弹,而中苏援建项目之时,中国又获得前苏联在 P/R2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出了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1号,因此可以说V2火箭影响了世界战略格局,加快了人类军事装备的发展速度。

在美国布里斯堡的德国科学家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获得的最大战利品就是这些曾经效忠纳粹德国的科学家们。1945年6月,美国陆军部总参谋部召开了讨论制定“输入德国科学家计划”的内部会议。之后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了该计划,并给计划赋予了一个代号“云遮雾绕”。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引入的德国科学家远远不止350人,他们遍及每个行业,从基础加工,重工业到军事工程业,从航空航天到海上和陆地,几乎涵盖了所有跟军事和科技有关的行业,这些被引入到美国的德国科学家,没有遭到清算,也没有受到处罚。他们引入美国是为美国服务,他们的技术水平让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短时局内就大幅度的超过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这些德国科学家为美国的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国的科学家是美国获得的最好、最丰厚、最棒的战利品。

作者:浮生若梦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