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触即发!欧美威胁3连发,普京举动意味深长

军迷圈官微
文|长安街知事
昨夜今晨,俄乌摩擦骤然升级:乌克兰宣布全国战备,美国侦察机飞抵前线,基辅的俄使馆被燃烧瓶包围,安理会唾沫横飞吵成了一锅粥……
船到桥头没有直,一场由通航引发的矛盾,被血案,被上纲上线。

一觉醒来,大家都在说,考验普京的时候到了。但在长安街知事看来,对普京的考验,不是他敢不敢打,而是他能不能忍。
兵临城下,热战一触即发的背后,显然是一场冷思考的比拼。
斗法从面上看,这场俄乌斗法,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周日,乌克兰海军2艘炮舰和一艘拖船,打着“自由航行”的旗号,意图穿过刻赤海峡,驶入亚速海。俄罗斯当然不能允许这种不速之客在眼皮子底下横行,于是撞了船,开了火,最后还把人缴械了。

随后发生的事,就像美剧一样,情节紧凑,战鼓雷雷——
1.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宣布全国战备,乌克兰民众走上街头,朝俄罗斯大使馆里扔石头子和燃烧瓶;
2.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紧跟着宣布,全力支持乌克兰与“霸权”抗争到底;
3.安理会的紧急会议上,乌克兰“悲壮”地呼吁全世界制裁俄罗斯,法国、英国强硬要求俄罗斯放人,美国更狠,直接抨击俄罗斯此举是对乌克兰主权的侵犯。
“威胁”三连,就像商量好了似的。

而普京做了什么呢?开枪扣船之后,他干了两件事,一是给默克尔打了个电话,把“因果”丑话说在前面;二是发表了一份声明,亮出“底线”,警告乌克兰后果很严重。
串起来的这些动作表明,相比于欧美要掀桌子般的怒火,普京已经相当克制。“能动手就不动口”的战斗民族,目前为止,只摆了一招“起手式”。
考验当我们总在说“考验普京”的时候,考验他的是什么呢?
打就打了,这就是普京。一如当年乌克兰推翻了俄罗斯支持的亚努科维奇,普京一怒之下就吞并了克里米亚。
但问题是,“仇家们”面对的普京,并不是一个只会蛮干的莽汉,他能伸,更能屈——
埃尔多安指挥部队击落苏24战斗机,俄大使在安卡拉被当众枪杀,普京忍了;G20峰会上,默克尔带着欧美国家拉着脸给他看颜色,他又忍了;阿博特叫嚣一见面就抱摔他,普京还是忍了,而且见面时还跟对方握了手……

可是后来,那些他忍过的人和事,最终都被他收服了。最近的一个大场面,一战百年纪念活动上,所有元首都与普京微笑致意,包括土耳其总统和德国总理。
所以,有一个现象发现没有,普京的忍,比他爆发时更加可怕。
该开枪开枪,该扣船扣船,当断不断不是普京的性格,但接下来的行动,才是对这位强国元首应有定力的考验。
头疼普京之忍,同样是件很烧脑的事。这场看不见的厮杀,比看上去的更复杂。

乌克兰敢于挑衅,源起克里米亚被吞之耻。2014年之后,俄罗斯认为克里米亚、刻赤海峡就是俄领土;但对欧美来说,这是侵略,是非法的,乌克兰舰船有权“自由航行”。
但是,这不足以令乌克兰在如此敏感的时间节点上爆发。
长安街知事此前撰文分析,波罗申科选择在G20峰会召开前夕挑起事端,是担心美俄总统会在峰会期间达成某些协议,而自己则可能会被“牺牲”,为此,他必须闹出点动静来。
但普京,没有任何主动打破平衡的动机。和平,对当下的俄罗斯来说,太过难能可贵,否则这位66岁的“老人”,不会在日本和欧洲之间东奔西走,更不会每隔几天,就“被迫”回应一下西方媒体,关于他与特朗普之间的关系。

他现在需要的,是与后者见成面,对成话,解除制裁,走出衰退,而不是再次展示刚刚被评为世界第二的船坚炮利。
如今的北约,也已不是特朗普的后花园。乌克兰的这出“苦肉计”,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大的局。普京烦恼,特朗普想必也很头疼。
这第一颗细心埋下的地雷,普京踹一脚听个响儿,后面的雷阵,换成谁,会去趟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