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年耗资300亿研发导弹,至今未服役,效率比肩印度

军迷圈官微
文|军情解析

实验中的XASM-3-E反舰导弹
众所周知,反舰导弹是现代战争中用于攻击水面舰艇的一型常规武器,其具备较高的命中精度和可观的毁伤能力,并可以由陆基,空基以及海基平台携带,通用性较为强大,也因此成为了世界各国军队广泛装备的一款武器系统。而作为一直以来就对制海权予以高度重视的国家,日本也同样热衷于研发反舰武器,其最近则更是公开了国产新型ASM-3-E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相关细节信息。

由F-2A战机携带的ASM-3反舰导弹
援引日本媒体公布的信息,ASM-3-E型导弹至今已经成功进行了六次试射任务,并将于2020年开始装备日本自卫队。然而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日方并没有明确指出该型导弹是否已经成功定型,不过结合预计服役时间来看其或许还处于尚未成熟的状态。

ASM-3导弹整体结构示意图
而日方此前还曾陆续公布过ASM-3型导弹的相关数据资料,其弹体长度为6米左右,直径则为0.35米。在制导方式上,ASM-3采用了中继惯性制导+GPS复合制导,而在末端突防阶段则采用主动雷达制导模式,因此在技术上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准,由此也将带来较高的命中精度以及不俗的抗干扰能力。

ASM-3采用的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原理图
作为一型超音速反舰导弹,ASM-3采用了国际流行的冲压喷气式发动机,这种动力引擎可以产生较于常规产品更大的推力,构造也更为简单并且适用于高空高速飞行。而事实上,ASM-3的先进之处在于使用了第三代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即将助推火箭与冲压发动机合二为一,从而大大压缩了体积与重量。与之相应,使用该技术的ASM-3导弹整体重量仅仅为900公斤,却有着3马赫的巡航速度。


ASM-3导弹攻击弹道示意图
ASM-3反舰导弹的又一大亮点在于灵活的机动能力,由载机发射后可以迅速爬升至较高空域形成高抛弹道,在接近目标后便高速俯冲至海面高度,并在以数倍音速掠海飞行的同时不断做出蛇形机动,从而带来了极高的突防能力。由此,从这种复杂多变的攻击特征上看,ASM-3必将对现有的各类海上作战舰艇构成极大威胁。但在另一方面,ASM-3却也有着一个不小的弊端,那就是其仅仅150公里的最大射程,这将意味着载机要飞抵至敌方水面舰艇的防空火力射程以内才能发动攻击,导致实际打击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ASM-3导弹进行试验的有关影像资料
因此,就算以日媒的信息为准即“2020年装备自卫队”,算上理论研究阶段后ASM-3型导弹的整个开发进程竟然持续了长达30年之久,这对于一款空基常规反舰武器来说实在是有些不合情理。不难看出,日方这般糟糕的研发效率甚至与印度的LCA“光辉”战斗机有的一拼,后者的研发时长也恰好达到了30余年,和ASM-3导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千羽守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