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真聪明:登月不用巨型火箭 只需要几枚小火箭就行了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在美国推出“两条腿走路”的登月日程表,中国也拿出了新一代载人火箭规划直指登月之后,不甘寂寞的俄罗斯人也坐不住了。近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向外界公布了全新的月球计划,该计划将在2030年前逐步实现“三步走”的登月程序,最终于2030年之前实现在月球上停留14天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将很有可能使用现有的运载火箭,而不是研发新型火箭来完成这一登月构想。

图为安加拉-A5运载火箭,它的改进型将用于俄罗斯可能的“登月摆渡”。
通常来说,要想把载人并返回的登月舱送上月球转移轨道,登月火箭至少需要90-100吨的近地轨道投送能力才能完成任务,最终将40-50吨的载荷投向月球转移轨道。
而众所周知的是,冷战时期苏联开发的N-1登月火箭显然已经作古,俄罗斯又没有如此之大的现成运载火箭或在研运载火箭方案,自然就只能拿现成的火箭“凑合凑合”。
怎么个凑合法?用多枚火箭把宇航员、飞船、登月舱和转移火箭舱分别送上去,在轨道上组装,再一起飞向月球。

图为航展上披露的新一代载人航天运载火箭。
平心而论,这个方案虽然听着比美国人“一步到位”研发超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法寒碜了不少,但技术上还是可行的:中国航天对标“重型猎鹰”开发的新一代载人航天运载火箭在走“可回收复用”这一经济路线的同时,也能以“两发对接”的方式向月球轨道投送50吨载荷(单发25吨)。
但问题就在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将用于“多发对接”的安加拉-A5系列运载火箭不仅还没有研发完成,其成本更是高得吓人,丝毫不亚于美国“国家队”登月所使用的SLS运载火箭。

图为安加拉-A5M/V系列运载火箭的三种捆绑模式。
作为俄罗斯超重型运载火箭下马之后的“权宜之计”,安加拉系列火箭着重于降低成本,这就使得它的动力核心和美国SPACEX的“猎鹰”系列运载火箭,还有中国的下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一样,都是液氧煤油发动机。
但和中美同行不一样的是,由于经济问题和控制系统的造诣不够深入,又或者是对N-1运载火箭导致的“丘拉坦大爆炸”心有余悸,俄罗斯人并没有采用类似的多发动机并联设计,而这就使得安加拉-A5系列火箭的能力有限,需要其它措施来弥补。

图为并联30台NK15火箭发动机的N-1登月火箭,它的失败差点就否定了多发动机并联技术路。
不缺少现成发动机的俄罗斯人很快就拿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用高性能的液氢液氧发动机换掉原配的火箭第二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这就是俄联邦的登月选择,安加拉-A5V。
但这样一来,安加拉-A5V的成本优势就荡然无存:液氢液氧发动机的成本要数倍于液氧煤油,而雪上加霜的是,不能回收复用的安加拉-A5V在商业航天市场上的报价没有任何优势,也就无从令商业发射“摊低成本”。

图为中国航天应用可回收复用火箭登月的构想过程。
正所谓“航天无难事,只怕要烧钱”,攻克了火箭回收复用技术的美国SPACEX公司已然是财源滚滚,谈个登月也好似手到擒来。相比之下,没有“憋一口劲”跟上世界顶尖技术的俄罗斯就只能想出用4枚(可能更多)的安加拉-A5V火箭“凑合上天”的馊主意。但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却已经摆在俄罗斯人眼前:在几年之后,也就是美国中国相继攻克复用运载火箭技术之后,俄罗斯的重型火箭将不再能从市场上“分一杯羹”。(利刃/TO)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