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夜干了件大事!外媒争相报道,这国闻讯赶来求合作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2018年9月19日22时07分,随着黑夜里的亮光一瞬,之后便是喷射状的火光,橙红色的汽雾随之弥漫散开,在团聚状的烟雾之上,挺立的白色火箭腾空而起——这是在中国西昌的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幕,长征三号旗下的乙型运载火箭和其顶上安装的远征一号搭载着两颗卫星朝空中呼啸而去,这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第285次飞行,“一箭双星”成功为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网络中添加了两位新成员,这两颗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13、14颗组网卫星,也是发射入网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两颗装载有着搜救载荷(SARP),有着着全球搜救服务功能在他们成功升空并组网后,北斗系统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北斗将建成中轨搜救系统,并能够作为COSPAS/SARSAT的一部分,参与到海上、陆上和空中搜救工作中,为全球所有地区的用户提供预险报警和定位服务。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走出去”战略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国航天界的重大好消息。

利用北斗系统研制的手持导航应急终端产品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简称BDS,是我国独自建设的。从2000年便开始运作,但当时只是第一代,为区域实验性性运作,主要在中国境内提供服务,受众面极小,仅有三颗卫星在网。
不过我国航天局的科研人员从未停止过不断进行突破的决心,在之后北斗向第二代进发,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卫星研发在自主研发和和外国共同发展双轨并行上前进,直到2008年中国抛弃了和欧洲共同进行伽利略计划研究的幻想,在2009年开始集中发射。截至2011年11月,我国发射了十颗北斗卫星,并在2012年开始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区域定位服务。
从此,北斗开始向国际化迈进,同时被ICG认定为GNSS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文中提到的这两颗卫星是第三代的BDS导航系统,在2015年中期开始建设,目标是建立全球卫星组网系统。预期是由35颗卫星组成。按照预定的计划,2018年BDS已经覆盖了“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要完成建设提供全球的定位系统。不仅如此,BBC还在报道中指出,目前,北斗系统已经与巴基斯坦、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开展应用合作。
而另一个重要的参与角色是COSPAS/SARSAT,而此组织包括了四十多个国家和组织,我国作为成员国之一对口联系单位是交通部。一直以来,我国都积极参与国际卫星搜救系统的建设,并且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技术攻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积极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项目。2018年2月,BDS卫星系统正式被Cospas-Sarsat通过,纳入到了全球卫星搜救系统实施计划。

以上种种皆表明,在卫星定位方面,中国已经和美国、俄罗斯、欧盟并驾齐驱,形成了国际上“四大金刚”的局面。这个局面是中国全体航天科研人员一同奋斗出来的,值得所有中国值得骄傲。
而现在,中国的BDS将肩负更大的使命,这个使命也更为重要,那就是在全球提供救援定位、遇险人员报警的服务。作为人命关天的领域,每一个精度的差距都将决定着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接下来,BDS系统的相关工程师们将会更加辛苦,担负起这一重大使命。根据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空间空间信息事业部的负责人的介绍,这次发射的BDS卫星搭载的SARP,会有效提升COSPAS/SARSAT的遇险报警的转发效率,在全球各个地区覆盖一层“中国守护“,更好地保障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其安全航行保驾护航。在接下来,中国的航天人们将会更加努力,再接再厉,为着更精确、更及时、更有效率方向不断攻关,让技术指标更上层楼。

据悉,在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一个工作,整合国内相关系统,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此外,交通部还会和主管单位卫星导航管理办公室保持联系,对已经升空运行的卫星和SARP进行持续监测,做好后续卫星搭载的SARP的建设和筹备的一系列相关工作。
相信在不久后的将来,我国的卫星系统将会变得更加精准,更加智能,覆盖面积也会更加广阔。内部的相关任务载荷也将会得到大规模的升级和更新换代。目前,我们的BDS已经拥有了实时定位、救援服务的功能,在此之上又创新性地加入了短报文传送功能。我们不知道接下来BDS的功能还有什么,但是我们仍然期待更多的惊喜。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