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威力最大的武器!得益于此人才能完成!

军迷圈官微
文|战争之王

图为氢弹爆炸时的骇人场景
作为让二战加速结束的一型“末日武器”,原子弹的出现给人类文明带来极大冲击,该型武器破坏力极大,据统计首次投入实战的“小男孩”原子弹杀伤半径便达到了1.7公里,爆炸威力相当于1.3万吨TNT炸药同时引爆,可以说相当的惊世骇俗。二战结束后,却出现了比原子弹更加可怕的一型武器,这便是氢弹,它释放能量的原理由原子弹的核裂变改为核聚变,以至于氢弹的当量普遍在10万吨TNT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了上千万吨,是“小男孩”的上千倍!在如此毁天灭地的强大武器问世后,很快便成为各大军事强国争相研究的对象。

图为前苏联的“沙皇”氢弹
而在那个军备竞赛堪称白热化的年代,即使是当时国内形势较为严峻的中国也没有放弃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究。但在已经成功试爆氢弹的美国等国看来,工业和科技都尚不发达的中国制造核武器是非常不现实的,当时又恰逢中苏交恶,时任苏联领导人的赫鲁晓夫不仅撤出了援华核武器团队,甚至还公开发表过嘲讽中国人搞不出原子弹。但事实证明,中国最终还是用实际行动给予了这些高傲国家狠狠地一击:仅在苏联专家团队撤出3年后,中国就在1964年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而更为惊人的还在后面,仅仅在原子弹首爆成功后的3年,中国的氢弹也在东方炸响,从计划实施到成功试爆之间间隔了不可思议的两年,是所有拥有氢弹的国家里耗时最短的。这一巨大成就再次震撼了整个世界,各国媒体纷纷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制造出科技含量极高的氢弹。

图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
事实上,如此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个高瞻远瞩的重要人物:那就是后来被誉为“中国核弹之父”的于敏。
当时的中国由于已经有了成功试爆原子弹的经验,在制造氢弹的几大主要技术方面都有着良好基础,但唯独在弹体结构上面一时无法施展手脚。因为内部结构非常特殊,美苏等国的氢弹保存寿命都非常短,超过“保质期”以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他们不得不过一段时间就拆解“过期弹”再制造新的氢弹,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耗费巨大,拆解时还存在着可能的安全隐患。
对于不愿浪费巨大物力且力求降低风险的中国,如何在不影响弹体威力的前提下尽量延长氢弹的使用寿命成为研究进程中的一大难点。
而于敏在苦思冥想之中,慢慢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氢弹结构,相比于美国的T-U构型,它拥有极佳的稳定性和更长的使用年限,后被称为“于敏构型”。该研究一出大大推动了中国氢弹进程,为中国氢弹在1967年的惊天一爆奠定了理论基础。

图为中国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中国核武力量的发展一直离不开优秀研究者们的奉献。今天的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三位一体”式核打击能力,而其中使用“于敏构型”的氢弹,也让中国的“世界第三核大国”的地位无可撼动,于敏院士的功绩也必将被载入史册。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