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水万吨大驱,舰名十分敏感,和055相比孰强孰弱?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各国对军舰的命名都有其政治意义和象征意义。
中国是以防御为目的的军事战略,自然在命名上也不具有针对性和挑衅性,主要是为便于记忆,字音清楚响亮,条理性强为基本原则,同时,军舰又是一个国家海洋上流动的国土,需要体现出祖国的尊严和文化。
所以,中国在军舰的命名上,都有深意。
比如,即将入役的中国第三艘055型大型驱逐舰,就是以省会级城市“拉萨”为命名申报的。

而就在同一时间,日本也下水了一艘和中国055型同为万吨级的27DDG级的首艘驱逐舰,它最大可能的命名竟然叫“吉野”号,或者是“高雄”、“羽黑”等等。
这些军舰都曾经在中国海域有过罪恶的“建功立业”的事迹。

日本27DDG级驱逐舰
日本军舰“吉野”号,中国人知道最多的名字
1894年,是中国以干支纪年的甲午年,中日战争爆发,双方先于朝鲜战场交手,接着在海上,中国的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对中国近代史有极大影响的海战。
我们今天称呼的“甲午战争”许多人误解为是海战的代名词。结果,中国北洋水师几乎是全军覆没。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从大处说,根在清朝的腐败无能,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认识不足,对国际上的所谓调停,当做了国际法院,认为他们说什么,日本人就会听什么,完全丧失了立足自己,打赢才是硬道理这一基本战略思维。
再往小了说,虽然当时这些海军官兵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而军人拥有的基本素质他们却一概不具备,夜宿码头,吃喝嫖妓,用军舰走私大烟,军舰的漆脱落的斑斑点点,竟然没有人管,任凭海水腐蚀,从哪方面论,失败都不是偶然的。但是,仍然有英勇无畏的军人拼死搏杀。“致远”舰,在炮弹打光遭受重创情况下,在管代邓世昌的带领下,毅然用军舰撞向日本的主力舰“吉野”号,可惜中鱼雷沉没。

邓世昌被其爱犬拉出水面营救,而邓世昌却放弃生还,全力按住其爱犬的头,与其一起投身大海。
把军舰和全体官兵视为亲兄弟的邓世昌,与他们同年同月同日全部阵亡。
今天,仍然令人感动不已。
有心杀敌舰不行,无力回天见真情,英雄慷慨赴义死,只为家国永安宁。

甲午海战资料图
牢记历史,我们才能看清现在和将来
历史来到了今天,我们中国人去日本旅游,花钱如流水把日本货买回来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记得我们这段屈辱的历史?但日本人没忘,日本以武士道精神培养起来的新的军国主义者没忘。
30年前,日本右翼就渐进式的开始以复活军国主义为目的的行动,针对性就是中国,特别是海军,像切香肠一样,一个时间段一个时间段的命名了“出云”、“加贺”、“川内”、“名章”、一系列舰支,看似比较凌乱,却深有含义。

从中国的唐朝开始,日本人就学习中国文化,地名人名都有讲究,门前有一座山,就叫山口,伊藤俊雄,就代表威武雄壮的意思。
现在这些军舰名字的前身,都是在中国战场上屠杀过无数中国人生命的军舰,日本的军国主义野心是昭然若揭。
其实,日本和中国、韩国包括俄罗斯,都有争端。

对于韩国,美国人连声都不吱,闹大了美国就说话了。两国就只有点头哈腰的份。
于俄罗斯比,1905年,在对马海峡,日本几乎全歼了沙皇俄国的第二舰队,当时的日本军舰的舰名,现在在日本海军中一艘也没有。
日本为什么不敢咋呼了?
俄罗斯现在的实力能证明一切,美国都不敢吱声,你日本就更不敢放屁了,日本也怕俄罗斯人的暴脾气。
那么日本为什么敢在中国伤口上撒盐呢?
是美国人明确了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让日本人有些轻狂的本性再次暴露了吗?
还是认为中国不会对它如何?日本有些肆无忌惮了呢?
应该说,都有。

我们的海警船在我国钓鱼岛
日本对中国产生误判,自食其果
中国这些年在军事能力上,虽然高调了许多,其实仍然是韬光养晦时期,我们和美国在海军实力上,技术差距有,吨位绝对值差距也有。
这就给日本人的思维中造成有一种错觉,依靠美国,自己以狗仗人势的心态来和中国的博弈。
从购买钓鱼岛开始,日本人就以为是稳操胜券,结果,如意算盘就落空了。
中国政府一改往日和为贵忍为高的外交作风,突然出乎意料的强硬起来,再加上中国人民群情激奋,令日本人无所适从,有些懵圈。
中国海警船逐渐占据上风,让日本人的身心是备受煎熬,却又无能为力。
你中国人在身体上折磨我日本,我日本就在精神上折磨你中国,军舰命名是最合适不过的行为了。

无所谓!你日本只能让全体中国人民更知道过去的痛,今天的强。
尽管日本身在东海,却怀揣南海,派军舰去挑动中国的神经也好?
尽管你日本放风性暗示首相要和中国改善关系,被中国拒绝也罢?
对中国来说,都没什么大了不得的。
中国今天比你日本强大的事实,不是你日本用军舰的命名所能改变的,日本人你就认命吧。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