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发动战争只需一个信号,中国要警惕,备战已经开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国家的地方就有战争”。

战争从未停止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战争从未停止。人类史上最惨烈的两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经一个世纪了。在这一个世纪中,仍然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热战发生。

有热心网友统计过,二战后国际上仍然有500多件规模不等的区域性战争发生,其主要分布在中东和非洲地区。

即使现在世界的主旋律是“和平”,但如中东非洲这样的地区,资源丰富但人民却无力守护,这就导致了地区一直处在战争的水深火热中。

说到底,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弱势国家的资源掠夺。

上个世纪冷战过后,苏联解体意味着美国在国际霸权主义斗争中获得了全面胜利,从此一直以世界霸主的身份主导国际局势,更利用美元操控了国际的经济的盛衰。所以,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最有可能的发起者就是美国。

正如中国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局座”张召忠在节目中解密的那样,如果美国发起世界大战,必定要做以下准备。

为战争会做几个准备

第一个准备必然是先在国内制造舆论导向。要知道,在事件传播中舆论导向往往有着巨大的作用。舆论不仅能够操纵人们的意识,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人意识的改变决定人们的行为。

通过贬低对手,高调宣扬自己发动战争的正义性与合理性,能够获得全国上下广泛的民众支持。

当时美国想要参加二战,趁机攫取利益,所以在国内也曾大肆制造舆论支持,不仅让媒体报道了许多战争能为美国人民带来的好处,还做了许多鼓励人们参军的海报。

至少美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以后一旦要发动战争,轻车熟路,有例可循。

第二个准备是进行战争物资的储备。有了舆论支持,有了积极参军的士兵。那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必须要进行战争物资的准备。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为了从枯竭的军费中榨出足够的资金进行战时物资储备,不惜先进行裁军;准备充足后再进行军队扩充。

现代化战争拼的是科技力量,电子战、信息战等,不管战争有多惨烈,持续时间不会太久。那么重要的就不是粮食储备,而是军工储备。

第三个准备是撤回打击国内所有的本国海外人员。这样之后便可以对此地区肆无忌惮地进行轰炸封锁。不管战场还是平民区。

二战时,日本对中国多个地区省市进行大规模空袭。以重庆为例,当时日军提前撤出了在重庆的所有日本驻军以及在此地的日本普通民众,之后空军开着大批战斗机在市区投放炸弹,不一会儿的功夫,重庆便成为一片废墟。

据统计,从1938年到1943年,5年间日本对重庆轰炸了218次,出动战斗机9000多架,投射炸弹11500多枚。

战争为转嫁经济危机

这些是“局座”分析的美国如果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战前准备。其实棒槌认为,这些准备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再次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前两次世界大战都有这个基础条件。可以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是世界战争的触发机制。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爆发了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性经济危机,我们习惯称之为“经济大萧条”。

因为大萧条,德国经济崩溃,失业人口上升至6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通货膨胀严重到,买一个面包要花1000亿马克(当时的德国货币)。

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最终发动了战争。

所以,如果下次世界性大规模经济危机爆发,很有可能就是美国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机。届时,美国会利用战争将国内经济危机转嫁给其他国家。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