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为何出口F-35战斗机而不卖F22战斗机?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机图

美国在战斗机出口政策上一贯非常“抠门”。历史上,美国曾经专门用T-38教练机发展出专供出口的F-5战斗机,而对出口F-4战斗机横加门槛;在卡特政府时期,曾制定法案限制F-16A战斗机的出口、迫使通用动力不得不研发“猴版”的F-16/79。

图注:泰国空军的诺斯罗普F-5E虎II战斗机,泰国空军近年升级F-5的机身寿命从7200小时至9600小时

当然也有例外,如以色列于1976年起就装备F-15战斗机、与美国空军几乎同步换装,但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在第三、第四代战斗机时代,美国事实解禁重型战机出口一般在该机在美国空/海军装备5到10年后,如日本于1971年获得F-4EJ,比美军的F-4E首飞晚了四年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保持美军技术优势、优先满足美军换装需求的考虑,但同样与其他国家空中力量装备更新速度、新一代战机技术成熟水准相关。

图注:以色列F-15D战斗机,这是以色列接受军援的美国俄勒冈州克拉马斯福尔斯第173战斗联队的9架前美国国民警卫队F-15D的其中一架,以色列为其加装了保形油箱

F-22A于2005年起正式服役,如果按照第三、第四代重型战斗机的换装规律,F-22A目前应该已经开始对外出口。但由于冷战结束、目前很多国家根本不需要装备新型战斗机、对第五代战斗机有需求的国家也在F-22A高昂的价格面前望而却步,而美国空军自身对F-22的需求量也大为缩减,因此维持一条F-22的生产线非常不划算。实际上,除日本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对F-22产生过明确兴趣,由此不难看出,F-22A没有出口记录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卖不出去”。

图注:F-22战斗机

但对于F-35,情况则完全不同。与F-22A的前身ATF计划追求高性能指标、将成本因素列于次位考虑的设计思想不同,F-35的前身JSF计划始终贯穿成本控制概念,这吸引了很多对第五代战斗机有兴趣的国家。另外,JSF项目本来就希望借助其他国家的订购和参与研发来降低成本,因此早在项目竞标阶段,美国的一些盟国如英国就已经参与了研发,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订购F-35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图注:F-35战斗机

而在X-35中标、并发展为F-35的阶段,又有一些其他国家加入该项目,使F-35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战斗机”。对于F-22和F-35在出口市场上的不同命运,虽然不能无视政治因素造成的干扰,但更应该注重市场需求的因素。在军售市场上,战斗机首先是一种特殊商品,其次才是武器。如果价格过于高昂,即便性能再好,也只能将潜在买家拒之门外。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