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接着忽悠:美媒称图160轰炸机不隐身是优势!

军迷圈官微
文|火器营
自从1989年F-117隐身攻击机在美国入侵巴拿马的行动中投下第一颗炸弹开始,“隐身”这个指标就成了各国研制新型装备的重要指标,美国、中国、俄罗斯都争相研制并量产自己的隐身战机。战略轰炸机为了能够更好的执行打击任务,也逐渐开始“隐身化”。美国B-2隐身战略轰炸机更是因此没有一次被击落,在愈发强调隐身性能的今天,俄罗斯的图-160还在坚持高速这一道路,美媒也发文称图-160不隐身是其优势。

图-160诞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苏联,当时美国研制出了B-1A“枪骑兵”轰炸机,苏联方面为了不在军备竞赛中落后就提出了要研制一型最大亚音速巡航航程16000-18000千米,最大速度2马赫以上的轰炸机的技术需求。最终图波列夫设计局成功中标,最终定型研制出的就是图-160轰炸机。1981年12月18日图-160首飞成功,1984年喀山飞机厂开始量产图-160轰炸机,到苏联解体之前总共生产了25架的作战型和9架实验机。

尽管其隐身性能不好被很多人认为不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但是图-160依然担负着俄罗斯战略、常规威慑、打击的重任。在预警体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为什么不隐身的图-160还是顶梁柱的角色?首先图-160是典型的高速突防型轰炸机,其最大速度可以达到2马赫以上,通过高速来做敌方预警体系的“漏网之鱼”。再者俄罗斯也在积极升级图-160的航电设备和武器配置,通过在战区外发射空射巡航导弹来弥补隐身不佳的缺陷。图-160可以发射Kh-101隐身巡航导弹,这种导弹据称射程4500-5500公里,图-160一次可携带10-12枚,并且在叙利亚战争中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

因此美媒在关于图-160的文章报道中有观点认为,这是图-160最大的优势,通过高速快速到达预定位置,发射完弹药后再迅速撤离,隐身性能因此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事实上俄罗斯近些年来也在致力于升级这些老装备的电子系统,用俄罗斯方面的话来说就是“除了飞机机身没有一点和以前一样”,强调精准、远程、快速打击而非是通过隐身避开防空系统。而且战略轰炸机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威慑,高可探测性让对手感受到随时可能到来的核打击带来的威慑,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根本不可能爆发核战争,因此高可探测性的战略轰炸机就成了增强威慑力度的很好的手法,也符合俄罗斯隐身技术不够先进的国情,毕竟顶在对手脑门的手枪比直接开枪的代价低得多。

但是从长远来讲隐蔽性代表了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太差在战争中依然会无法发挥任何作用,所以美媒的这种说辞更多是忽悠性质的。
本文由火器营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