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颗手榴弹!揭秘我国如何后续处理?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人手一颗!我国过剩手榴弹处理竟如此巧妙?
要说当年我国哪件武器人均拥有量最高,木柄手榴弹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当年为了使苏联的装甲洪流被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所吞噬,我国开始大量生产威力大、易生产的木柄手榴弹。当年的生产指标可谓是令人震惊!据传,当年要求军队每人40枚木柄手榴弹,民兵每人4枚,老人小孩各一枚。这一枚又一枚的生产着,不知不觉木柄手榴弹的总数量竟然高达20亿!不过这些手榴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我国当时所需求的,于是在那些木柄手榴弹还未退役时我国便开始进行前期消耗。

十年轮战士兵实拍图
首先是十年轮战之中,每个士兵都被要求背着几枚手榴弹,一旦怀疑敌人靠近,便先扔出几枚手榴弹试探一下以保周全。这种方法既消耗了远远过剩的手榴弹,又能够起到对抗敌人震慑敌人的作用。可谓是一举多得十分巧妙了!之后,我国又开始将木柄手榴弹投入到新兵训练和演习之中。在消耗过剩的手榴弹的同时,又能够大幅度提高新兵的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这两方面的手榴弹隐形消耗虽然十分巧妙并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面对数以亿计的手榴弹还是显得有些难以招架,因此还是有成千上万的手榴弹没等到放光发热的那一天就退役了。因此退役手榴弹的处理又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手榴弹制造高风险?不!退役处理更加危险!
在当时大批量生产手榴弹的过程中,有能人发明出了一套就地造手榴弹的土装置“七人背”。该装置在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啊!“战时造地雷,平时造农具”!“七人背”的出现也揭露了当时我国制造手榴弹的过程。其过程主要分为铸造铁壳、制作拉火装置、加工弹柄和组装等。尽管只要七人操作熟练,从点火化铁到手榴弹制成只需半个小时,但是其中的风险还是很高的。制作手榴弹的匠人随时都面临着手榴弹制作过程中可能突然爆炸的生命威胁。但那些勇士们还是义无反顾为了祖国的大业将风险抛至脑后!
与这高风险的制造过程相比,手榴弹的退役处理更是危险。目前我国的手柄手榴弹销毁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机械进行高效销毁。销毁步骤分为三步。首先清点数目后将木柄手榴弹的拉火线剪断,防止其在后续过程中爆炸。其次,将手榴弹塞入进料斗,而该斗与人员室是相连的。随后手榴弹落入抗爆室的底部,与此同时倾斜钢板将人员室隔离开并且能够在爆炸的冲击下迅速堵住进料口,以保障人员安全。随后操作员将发火手榴弹投入料斗,按动封口闸板扣环,固定手榴弹蛋壳,将木柄抽出以达到铅拉火与装药分离,并对分离后的弹壳与装药回收处理。这一系列的操作看起来并不十分复杂,但十分的危险。尤其是木柄手榴弹的稳定性不强,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爆炸从而造成操作员的伤亡。而且为了防止手榴弹外流,手榴弹的数目不得不由专人负责清点,清点过程更是让人揪心!

手榴弹结构图
尽管有数据显示出现意外的几率是十万分之一,但是实际操作的几率往往比这个统计出的几率高很多。于是手榴弹的销毁人员往往被称作是“阎王殿前干工作”!这足以证明手榴弹的销毁工作有多么危险!
致敬!感谢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销毁员们!
销毁员的工作不仅仅危险,而且十分的折磨人。毕竟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小心谨慎,因此操作员们往往会一刻不停的观察监视器情况。这样工作一天下来,销毁员们经常腰酸背疼连筷子都拿不稳。领导们也十分体恤,会将官兵们调至其他岗位调整生活。但这些尽职尽责的操作员又会写申请回调!即使面对着这又累又危险的工作,他们也从未抱怨过,即使家人都十分的担心怕出意外,他们也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销毁员实拍图
致敬!感谢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销毁员们!正因为有你们的辛勤工作,才会化手榴弹危险为我们大家的平安!正因为有你们奋战在“一线”,才会有那么多的手榴弹得以成功销毁并回收,你们做的不是简单的工作,而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安全的伟大工作!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