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发出“全球独一无二”无人机,不打航母要打啥?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在未来战争中,无人机无疑会扮演重要角色,而在世界无人机领域中,中国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这个“举足轻重”到底有多重?
一、中国无人机外销排世界第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严控民间武器的国家,不过,有一款武器却能够合法网购,那就是无人机,当然是下图这样的:

如果觉得这太像玩具了,那就看下实战型单兵无人机的样子,见下图:

美国大兵就曾网购咱家的小型无人机,而且不是个别现象,以至美国陆军部专门发出禁令。
其实,无人机加上摄像头有了侦察功能便成为了武器。请注意,并非装配机枪炸弹才叫武器。为何如此强调?只是要强化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武器级无人机,呵呵。见下图:

这些咱家和美国现役的武器级无人机,而且均参加过实战,只不过前者是通过外销方式,后者是自己实操。
说到外销,咱家肯定排在世界第一位,这与咱家没有签署《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无人机被列于内)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关键之处——以下仅说武器级无人机:
只因美国太过钻牛角尖,比如技术的高端化,致使非常昂贵;比如指标的高度实战化,单说航程就超过了《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红线;比如载弹的通用化,通常使用武装直升机的弹药,或固定翼战机的轻量化弹药,这对于无人机而言,直接就超过了上述红线。
相比而言,咱家虽然没有签字(2004年申请了),但一直在遵守红线,比如牺牲了航程,不过也随之降低了报价,关键是为无人机量身定做了专用弹药,并通过不同的挂载组合确保在红线以内。当然,实际参数永远会保密,而那些吹嘘外销无人机载弹量如何大的人,赶紧闭嘴吧,呵呵。
二、无人侦察机、察打机与战斗机
在上述现役无人机的基础上,各军事大国也在加紧研发新款无人战斗机(攻击机)——请注意是“战斗机”,尤其是隐身型。先看咱家的“利剑”,见下图:

因其外形酷似美国的B-2,有人居然称之为隐身轰炸机,呵呵。那就看下B-2是什么样子,见下图:

两者确实很像,但B-2是战略轰炸机,载弹量是2.3万吨,目前的武器级无人机能达到1吨就是世界顶级了,超越3吨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后文详述)。仅从体量上来看,“利剑”与B-2是兔子与大象的关系。
另外,战略轰炸机并非由地面人员挂弹就结束了,至少有1/4的弹药需要机组人员根据最新情报进行即时调整,这是无人机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有人战机的载弹量动辄便是一二十吨,将轻型轰炸机都淘汰了,因此,近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只要谈到无人机就不可能是轰炸机。
总之,“利剑”属于准轻量型战斗机,而上文提到的美国RQ-4全球鹰属于侦察机,MQ-9收割者以及咱家的彩虹、翼龙属于察打一体机。
在此之所以颇费笔墨,主要是笔者发现许多网友会将无人机混为一谈,反而无法认清咱家的优劣势在哪里,想长脸都不知道如何下手,呵呵。
接着说“利剑”,自2013年曝光后一直处于神秘状态,有军迷指出其尾喷口没有进行隐身处理。当然,毕竟仍处于测试阶段,相信以后会有改进。
相比而言,咱家另一款隐身无人战机则高调许多,也就是“暗剑”,不仅在近日公开亮相,居然设计团队也出席了。见下图:

如果从侧面无法感受全貌,那就看下“暗剑”的立体模型,并与歼-20做个对比,见下图:

仅从外形结构来看,与无尾翼的“利剑”相比,“暗剑”显然是沿着咱家的成熟技术之路走的,也就势必会更快进入列装阶段。当然,相关参数肯定会保密,不过从图片中的人体比例来看,机身长约12米,载弹达到1吨应该不成问题。
三、“全球独一无二”的彩虹-T1
作为武器级无人机,载弹量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那么,这就需要加强一下量化认识了,见下图:

据报道,2017年10月2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吨位级货运无人机”AT-200成功首飞,其载重达3.4吨。要知道,其有较大空间安置体积及输出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这对于无人战斗机而言,至少目前是可遇不可求的。
再看一下美国正在测试的MQ-25无人隐身舰载加油机,见下图:

美军对其提出的设计要求为:运送1.5万磅(6.8吨)燃油至500海里(930公里)处,以供4架~5架战机使用。
同时,美国还研发了一款准备与MQ-25搭配使用的无人隐身舰载攻击机,即X-47B。见下图:

其原型机在2015年实现首飞,此后,又进行了航母起降、空中加油等测试,与正式服役只差一步之遥,却在2017年宣布下马。
首先要说的是,美国此前打了多年冷战,屡屡把没有的说成有,结果把苏联糊弄垮了,想必它不会把没有下马的说成下马了。难道是因为经费不足?
其次要说的是,美国在主战武器的长期发展战略上,始终坚持要领先世界一个代级以上。难道是认为目前的装备足以拉开距离?
综上所述,如果是因为经费不足,那其他国家也很难支撑起达到相同水平的研发;如果是认为足以拉开距离,那就需要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再加一把劲赶超了。
事实上,英国“雷神”、欧洲“神经元”均属无人隐身战机,首飞时间均比咱家的“利剑”要早,这也能看出竞争的激烈程度。
不过呢,咱家另辟蹊径研发出最新款彩虹-T1地效无人机,并被媒体称为“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见下图:

从已曝光的参数来看,其1吨的载弹量、300至600公里的作战半径仍属中规中矩,关键在于1米的巡航高度可以有效躲避雷达,这显然指的是海面,有人因此称之为“航母杀手”。但是——
大前提要看彩虹-T1在哪里起飞或被投放,以及要有多少1吨的导弹或鱼雷才能瘫痪一艘航母,因为这会涉及:如果是从陆基机场或航母上起飞,显然够不到对方的航母;如果是母机投放,那要派多少母机以及自身安全如何保障?显而易见——
彩虹-T1除了用于海岸线的防守外,最能发挥其功效的是守岛,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吧?呵呵。
总之,任何一款武器的所谓好与坏,并不在于有多先进,只要实用且适用于战略目标便是最好,这应该就是手握大杀器并强调进攻的美国将X-47B下马的主要原因吧,毕竟随着各国导弹技术的进步,会令无人机的起飞及支持平台不得不退居其作战半径之外,尤其是随着各国电子干扰技术的进步,哪怕是隐身型也会变成断线的风筝,而且作战半径越大断线的风险越大,乃至被对方黑入而指挥无人机反打。
结果呢,无人战斗机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要回归高空远距的察打一体机,或发展成为天基超高速导弹的发射平台。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