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比美国弱那么多,为啥海军还敢主动对美国出手?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现在我们看来,二战时期日军所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是十分不明智的决策。站在历史制高点的角度,我们可以轻易分析出如经济水平、国家体量、政治制度、兵源素质、人口数目....等等诸多对日本不利的因素。因而,几乎所有人都持有相同的结论,一旦发动战争,日本必败!
但是,如果把我们的角度放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我们还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吗?
大分析!其实差距没那么大?
日本对于珍珠港的偷袭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凭借着以六艘航空母舰组成的联合舰队对美军珍珠港展开了袭击,担任这次作战指挥官的是海军中将南云忠一。从此,太平洋战争爆发。
虽然我们经常开玩笑说,昭和参谋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脑子的一群人,但是,身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军队的最高层,他们还是要有一些脑子的。他们不会不知道,美国的国力是日本的数倍之多,二者间差距极为悬殊,即便是日本人最引以为傲的海军也同样如此。那么,是谁给了昭和参谋部勇气呢?
事实上,日本对珍珠港发动袭击,除了头脑发热外,还是有他自己的考虑的。根据当时日本军部高层的看法,对珍珠港发动的袭击如果成功,将会在战争初期为日本带来足够的战略优势,而这个战略优势最起码会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按照海军作战实力来看,旧日本帝国海军在当时的战斗力约为美国的七成左右。但是由于地缘因素,美国需要同时顾忌太平洋与大西洋两个方向的海洋战略,而日本则不需要。单论太平洋舰队的话,日本海军还是有足够把握及时将其击败的。在击败太平洋海军后,大西洋海军也只是回天乏力。此外,偷袭可以说是日本的一贯做法。在海军假日时,日本便在条约的许可范围内尽可能放大炮口口径,这样便在实战中取得较大的优势。而且,作为率先开始发展航母的国家,日本还保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与舰载机,两艘超大和级战舰更是可以作为大杀器一般的存在。而对于美国方面,出于自身实际的历史局限性,当时美国海军对于航空母舰并非很重视。而我们都知道即便战舰十分昂贵,但是她们还是会被小而便宜的飞机所击沉。于是,航空母舰便成了日军有底气叫板的根本性因素之一。
对于政治角度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日本来说,多年以来它已经不断在亚洲扩散战火,自身也早已进入了战争动员状态。大部分东亚地区实际上已经出于日本的控制之下,而日本国内也是军国主义势力极度膨胀,并且与各大财阀一拍即合。对于他们而言,只会想着扩大战争而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与利益。而美国却对日本施加压力,试图让其停止战争,退出中国地区,并切断了对其的钢铁、石油等战略资源供应。同时,在日本内部,海军面对不断在中国战场取得战果的陆军,如果还想保障自身的地位与相应的话语权,那么就必须拿出相应的战果来证明自己,不然便会沦为陆军的附庸。虽然海军也试图插手中国战场,但终究因为陆军的不停阻挠而无疾而终。因而,事实上海军所剩的唯一选择就是开辟新的战场,树立新的敌人来达到类似养寇自重的效果。因而,试图解决困境的政府与海军瞬间达成共识,选择了发动太平洋战争,对美国开战。
而且在事实上,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时也的确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他们真的从战略意义上重创了美国海军,并且在战争初期将美国打的节节败退。、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日本人根本没有能力对美国西海岸发动直接进攻,于是反应过来的美国人便开始大规模建造军舰,扩充海军。而日本人想要建造军舰则需要几十年的省吃俭用,全国上下都要勒紧裤腰带。美国自身的幅员以及二者间所隔的遥远距离使得美国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战争准备。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很快进行了战争动员,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强大的工业瞬间就消灭了了日本之前所取得的优势,美军军舰越来越多,光是航母就像是下饺子一样下了几十艘饺子级航母。日本则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就战败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