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再加两条高速生产线,歼-20预计年产量可达50架

军迷圈官微
文|军武观察
说起第五代隐身战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美国F-22、F-35、中国歼-20和俄罗斯苏-57战机。不过,目前美军F-22已经停产,俄制苏-57也正处于测试阶段。所以,现在剩下的也就是F-35和歼-20之争了...这两款战机虽然已经定型量产,但还没有碰面的机会,因此比较什么性能也属于“纸上谈兵”,今天我们着重就谈谈两款战机的产量,这其实也是五代机带给航空制造业的最大进步。
众所周知,目前美国F-35已经有多个国家定购,交货数量也将近有300架左右,以此看美国航空军工的生产能力着实很惊人,几乎每年要产出将近50多架F-35战机,平均一个月产量在4架左右...这种速度来源于美国航空业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而这其中就有最新的“高速脉动”生产线的功劳。通俗讲,高速脉动生产线,就是区别与传统的流水生产线,“产品不流动”即可完成生产。

不过,这也不是说产品线不移动,而是装配工作全部完成后再行移动,这就类似于“脉动”有节奏的进行下一步。举个例子,以前产品上了流水线,钻一个孔移到下一步,装一块板,也移到下一步...转一圈下来,看似很方便很快,但事实上一个环节质量不过关,就要重新来一次;如果层层把关,花费的时间要远比“高速脉动”方式高的多,因此现在这种方式对战机组装非常有利。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这种脉动方式在某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怎么办?很简单,生产线不移动,直接交由负责站去解决...整体而言,这个高速脉动生产方式非常先进和复杂,其中包括站位设置、对接和移动装配设备、物流和管理系统、质量和应急把关等等....而这种技术,最早是在美国福特汽车生产线上使用的,所以美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掌握这种生产线的国家,后期应用在了战机生产领域。

长话短说,2018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大学通过15年的努力,已经研制出17套飞机自动化装配系统,包括两条飞机总装“高速脉动”生产线,为我国运-20和歼-20等重点机型,提供了成功研制和批量生产的基础...举例:早在2011年西飞就已经建成了第一条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运-20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两倍...另外,2016年成飞也曝光了“飞机多站位式总装”项目。
它也被外界理解为中国的第二条歼-20战机脉动生产线。同时从浙大副院长的论文中也透露了某机型在脉动生产线的效率,生产周期从以往的41天缩减到30天,工作组从12条减少到10条...如果按照如此理解,是否就说明我们30天才生产一架歼-20战机呢?事实并非如此,脉动生产线是“多机”同时生产,这样预估中国歼-20每个月的产量可以达到3架以上。

照此计算,如果多条脉动生产线同时进行,中国歼-20年产量可以达到40架左右,几乎赶上了美国F-35战机的产量。这也远高于日本三菱公司每个月组装一架F-35战机的速度...当然,目前外界还在盛传一种美国速度:两天生产一架,甚至是一天一架,意思是美军一年能产出300多架F-35战机...其实,这个说法按照当前的科技而言,只能说是洛马的理想,听听也就算了,千万别当真!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