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也很绝望 周边“核武扎堆” 自己却75年都没什么进展

军迷圈官微
文|谷火平
对于日本是否拥核,或者是否有拥核的潜质,一直是国内外的热点话题。对于日本来说,自1943年末开始研究核武技术以来,已经过去了75年的时间。不过,在这75年的时间里,日本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拥有核武。下面,笔者带大家分析一下,现在的日本,是否有拥核的潜质。

日本第一次"拥核",其前因及后果一直是刻在日本心里的一道伤。其实,对于日本来说,成败都因为这两起核爆。因为它让日本了解了核武的魅力,了解了核武的意义。二战结束后的不久,丘吉尔的铁幕演讲被认为是开启了美苏对抗的钥匙。在这一时间,苏联和美国开始疯狂的发展核武。即使是中国,也在不久后宣布成功研发了核武。对于日本来说,周边可以说是"核武扎堆"。
1960年,在美国的怂恿下,日本政府不顾国内的反对,在其国内的茨城县开工建造了其第一座核发电站。其使用的铀235,也是日本第一次得到。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就在茨城县的东海核电站开工建造不久,日本就应美国的邀请一同开发奈基反导系统。美国原意是想通过反导系统,降低所受核武威胁。而作为伙伴方,日本也承担了不小的资金支持。不过,这也让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对战后核武发展及其威力有了一个明显的认知概念。毕竟,反导系统的一环,就是评估毁伤效果,例如30万吨TNT的弹头被拦截其产生的威力有多大,辐射有多强,这都是技术上的核心数据。不过,令日本不愉快的是,苏联总会在关键时刻有意无意的炫耀其部署在远东地区的核武。这种行为仿佛提示着日本,不要做让苏联人不开心的事。在这种打压下,日本是非常小心的。也因为这个小心,日本在核料接触上,一直是铀235。

那么,铀235能不能制成核武?可以是可以,不过,要想把铀235转成核武,就必须用大规模成生产链形式的技术工厂和设备来完成压缩。这一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毫无秘密可言。如果日本这么干,那就宣誓要脱离美国的保护自立门户。当然,其下场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目前,制作核弹的主要原料,就是钚239,这种原料才是正牌儿的核弹原料,也就是这种原料,才能满足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短时间,大批量的生产核武。所以,对于日本来说,其具备拥核的潜质,只是拥核后,它还能不能存在于这个世界,那就是未知数了。(利刃/WK)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