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使命必达!中国导弹为啥叫东风?官方答案原来如此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武器就一个冷冰冰的绰号,中国的各种装备代号则要诗意得多。先有“鹰击”、“东风”,后有“红缨”、“前卫”。而这些繁杂的装备代号虽然挺好听,但是的确让其他国家情报人员苦不堪言,想要记住每个代号对应的装备,怕是要下一番功夫。而就在最近,日本网友对中国装备命名,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日本人怎么看中国武器命名?

事实上,日文最早就是遣唐使时期传入日本的文字,无论是发音还是表述习惯,日文都和中文十分接近。而对于日本人来说,想要理解中国诗句的“诗意”则要简单得多。

而即使有了这些便利,日本网友还是闹出了不小的笑话。很多日本网友认为,东风导弹的命名来自于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更有人评论,这完美表现了东风导弹分导式弹头展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东风导弹在空中绽放的情景,着实不难让人联想到中国的烟花。

事实上东风导弹是根据什么命名的?网友又有哪些猜想?

事实上,东风导弹的命名是来自于毛主席的“东风漫卷西风”,这么命名是希望东风导弹能超越西方的先进导弹。当然伴随着一代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前辈们在命名中留下的期望已经实现了。

而网友给出的“联想”则有趣的多,其中三国派大有人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生锁二乔”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度被网友认为是东风导弹的正确命名。理由也很简单,希望东风导弹像赤壁之战的东风一样,成为解放军最大的助力。

而边塞诗派的网友则给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把“为问东风赊几何?春纵在,于谁同”看作对二次核打击理论的阐述。就像火箭军的旅长问参谋,东风导弹还在吗?还能打吗?参谋长表示导弹还在,就是战士牺牲了很多。

除此之外,还有“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的婉约派、“满园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的蒙太奇派等等,让人不禁感叹网友们的脑洞。

中国的其他导弹都是怎么命名的?

事实上,中国武器装备的命名原则是有变化的。在1980年代前,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是从毛主席的选集中获得的。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有“红缨”导弹,来自于毛主席的“今日红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中国第一代反舰导弹则是来自于“力争上游”的“上游”二字,第一代舰对舰导弹则是从“鹰击长空”中取“鹰击”二字。

而在1980年代后,中国武器装备的命名原则有了不小的改变。解放军装备的吉普车分别被命名为“勇士”和“猛士”,成为解放军最重要的机动工具。而“北斗”系统则是根据北斗星指南的寓意命名的。这些武器装备的命名,有些在国人看起来非常“老土”,但是在外国人眼里则要有着完全不同的“诗意”。

有网友曾经试图翻译“辽宁”舰的命名。如果把辽宁二字拆开,完全可以理解为古代辽远和安静的土地。而如果翻译成英文再翻译回来,则是“辽阔宁静”或者“辽阔安宁”,和刘慈欣《三体》中科幻战舰的命名非常相似。

武器的命名终究是需要方便使用者的。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则让国人可以用很少的几个字让武器变得通俗易懂,而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情报人员,那必然是一场噩梦。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