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宝贝的大飞机:全球一共将近1000架 我们却只有36架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近期,"运-20九机同框亮相"的新闻可谓是相当鼓舞人心,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空军的战略远程运输力量终于不再"受制于俄",除却俄制伊尔-76之外有了一个"第二选择"。
而在此之前,中国空军费尽全力才"搞"到了约36架的伊尔-76/78系列运输机/加油机,其中还有6架被改装为空警-2000预警机,真正用于运输"大运"的只有27架。
但绝大多数人可能很难想到,这款运输机在苏联时期可是制造了944架之多。

图为中国空军的伊尔-76运输机机队。
当然,这30多架伊尔-76在中国空军手里,那是被当成了悉心呵护的宝贝疙瘩。虽然其中不乏来自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二手飞机、以及前苏联部件组装的库存机,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架伊尔-76损失于事故,可见中国空军对其的重视程度。
但若把眼光放向全世界,我们就不难发现,冷战后大部分伊尔-76的命运相当崎岖,中国空军的这批幸运儿只是特例中的特例。

图为伊朗空军的"阿德南-1"型预警机。该机于2009年坠毁。
由于伊尔-76被大量出口到苏联的外围盟国,因此在冷战结束之后,这些国家的伊尔-76有相当一部分被战乱所吞噬,而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伊拉克在海湾战争前,以伊尔-76为平台改装的"阿德南"型预警机,两种型号的"阿德南"共制造了3架。
但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后,当时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阿德南"不是逃亡伊朗,就是被联军精准地摧毁于地面机场,而后在2009年,2架逃亡伊朗的"阿德南"当中,又有一架毁于机械故障,其命运不可谓不唏嘘。

图为的黎波里机场被摧毁的伊尔-76,毁于内乱炮击。
除此之外,同样大量进入利比亚的伊尔-76也有两次灭顶之灾:其一是1988年美军空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其二是2011年肇始的利比亚内乱,二者都导致了数架利比亚军用或民用的伊尔-76被彻底摧毁,后者更是使得利比亚国营航空公司在外的数架伊尔-76"有家不能回",只能在国外的停机位上慢慢凋零,连最基本的维护资金都没有办法保证。

图为被大量抹去尾号,掉漆磨损严重的伊尔-76。摄于扎波罗热机场。
如果说身为军用运输机,毁于战事是伊尔-76宿命的话,那么它们还不是最悲惨的——在苏联原主要加盟国乌克兰继承的上百架伊尔-76当中,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被遗忘在各个机场的草地停机坪上,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和遮挡,就任凭风吹雨打。

图为其中一架被封存的伊尔-76,发动机已取出。
尽管这些伊尔-76多数刷上了民航公司的标记和涂装,但乌克兰人根本没有办法运营它们,因为一来预算紧张的乌克兰空军既不需要,也不必要维持如此庞大的运输机部队,二来伊尔-76的老家被分到了俄罗斯,乌克兰民营公司本身无力去完成它们的营运和维护,加上这些飞机的油耗和签派率都不能和西方商用机相比,因此它们就只能一直被遗弃在这里,除非找到新的买家,比方说中国空军。事实上,中国空军的伊尔-78就主要来自乌克兰的封存机场,乌克兰人只是在其中找到机况较好的飞机,将其翻新一遍罢了。
但在俄-乌冲突,乌克兰全面倒向西方之后,这种"卖废品"的生意就再也没了盼头。运-20的到来更是给这些被遗忘的运输机"宣判死刑",只剩下了作为观光景点和拆机零备件来源的价值。(利刃/TO)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