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里程碑式的进步:辽宁舰终于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2018年5月31日,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在辽宁舰入役以后,经过了多次严格的海上试验,完成了航母编队攻防体系相关的全部科目,现在的辽宁舰已经初步具备体系作战能力。国防部发言人的此番表态,是官方首次承认辽宁舰已经具备了战斗力,此前军迷关于辽宁舰是否已经形成战斗力的争论到此为止。官方对于辽宁舰形成战斗力的表态符合航母战力形成的一般规律。就在一周前的5月24日,央视媒体就首次播发了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完成夜间起降的视频。此前军事专家普遍认为,一艘航母是否可以进行夜间起降是航母战斗力是否已经形成的关键标志。那么,在公开披露辽宁舰夜间起降成功的一周以后公布辽宁舰已经形成战斗力,就显得顺理成章。

此次国防部发言人对于辽宁舰初步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表态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尤其是“初步具备体系作战能力”的说法。航母作战肯定不是单枪匹马,一般会做成航母战斗群来进行作战,那么,到底什么是“体系作战能力”呢?
“体系”二字说明,航母作战需要有众多舰艇的参与,同时这些舰艇之间要形成有序的配合,至于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体系作战”。

首先,我们来看体系作战的“硬件”,也就是航母编队的舰艇构成。航母战斗群的构成,以美国为样本,一般根据作战需求的不同,出动的舰艇数量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一般出动1艘航母,大型驱逐舰或巡洋舰2艘左右,中型驱逐舰2艘左右,护卫舰2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以及一艘补给舰。一次出动10几艘舰艇可以组成“体系”吗?显然不是这仅仅完成了航母战斗群的战斗编组。

那么,我们继续了解一下辽宁舰作战体系的关键构成——指挥链。在了解指挥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航母的指挥构成。航母的指挥机构一般分为:航母编队指挥官,在其之下主要还有对空作战指挥官、水面作战指挥官、水下作战指挥官、打击作战指挥官、空间与电子战指挥官等等,在这一级的指挥机构下还有一批编队协调官。从这些指挥机构的设置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一个航母作战体系包括多少的“指挥单元”。在这些指挥机构的支撑下,航母体系作战的核心——指挥链开始发挥协调调度整个舰队运转的作用。以美国海军为例,其指挥链联系了从美国总统到具体海军士兵的指挥关系,具体包括:联合指挥中心(服务于美国总统和参谋长联系会议)、舰队指挥中心(岸上,服务于海军)、战术旗舰指挥中心(设在旗舰上)、舰艇作战情报中心(单舰上)以及岸上的作战控制中心(岸基反潜)等等。正是在这一系列设置严密的指挥系统下,一个航母战斗群之间才可以真正实现体系作战。
可以说,辽宁舰形成体系化作战不仅仅是编组的完成,也不仅仅是舰艇之间作战能力的配合,最为关键的是,辽宁舰完备的指挥链系统构筑完成。(利刃/张阳)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