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航空发动机寿命为什么比美欧的要短?这里告诉你原因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品阅读

中国航空发动机寿命为什么比美欧的要短?目前影响我国航空发动机寿命的最大短板就是--轴承!其他领域差距都没有那么夸张,材料领域左盟主早就拿着三代单晶叶片炫耀,制造工艺上3D打印都开始运用,跟西方国家寿命差距不大。但是轴承这块是硬伤,差距太大。

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动轴承是发动机的关键组件,其需要在高温高压苛刻条件下,承受各种应力和压力下,进行每秒钟3000转的高速工作模式,主轴承寿命直接影响航空发动机的整体寿命。而这也正是我们的轴承工作寿命(抗疲劳性)还远不如西方国家,导致航空发动机寿命远不如对方,同时这也是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寿命普遍不如欧美的主要原因,因为毛子的轴承技术也不如对手。

美国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其在50年代末,预测了发动机主轴轴承的DN值将达到3.0×10^6,工作温度在316度以上,由NASA牵头进行预研计划(那时候的NASA是准备进行阿波罗登月的NASA,拥有20多万科研人员,全球第一黑科技机构),一直到70年代完成,从而整体上提升了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而70年代也是美国航空发动机水平,瞬间拉开苏联10年差距的时期。

而目前,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轴承领域距离欧美有将近30年的差距。这也导致我国高端制造业领域,也非常依赖进口轴承。比如说高铁,高铁是我国的一张名片,但是之前轴承几乎是100%进口,主要是从瑞典和日本进口。这些年经过不懈努力,开始陆续使用国产轴承,但是250公里以上的车组,重要部位轴承还是依赖进口。

轴承可以说是制造业领域重要的标准件,轴承水平就可以决定制造业水平,这一块领域没有捷径,只有自己不断刻苦攻坚。小小的轴承研发涉及材料、油脂及润滑、制造、设计、轴承制造装备、检测与试验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涉及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与材料组织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绝不是个轻易可以忽视的地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