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第二架MC21客机成功首飞,做C919对手不够格!

军迷圈官微
文|火器营
2018年5月12日俄罗斯MC-21-300干线客机第二架原型机在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机场上进行了首次试飞。飞行持续了1小时零7分,飞行高度达到了3000米。此次试飞检查了机翼在各种配置下飞机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以及检查机载设备的各项性能,最终各项性能指标正常。
MC-21中短程干线客机,即俄罗斯21世纪干线客机计划,启动于2002年。由原苏联三大航空业巨头雅克夫列夫设计局、伊留申设计局和图波列夫设计局联合组成的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联合研制。其设计指标为165-200座,航程6000公里的窄体单通道中型干线客机,与波音公司B-737客机,空中客车公司A-320客机和中国商飞C-919客机属于同一类型。同为对老牌公司波音和空客中型客机地位的挑战者,MC-21和C-919成为了互相竞争的对头。究竟这两个新兴力量哪一个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在波音和空客构成的民航客机死局中崭露头角呢?
作为俄罗斯民用航空工业复兴的关键,MC-21是俄罗斯第一款完全以西方民航客机标准研制生产的干线客机,也是第一个整合了俄罗斯大型飞机三巨头联合研发之后还寻求了各方国际合作的项目。相比苏联时期能够独立研制图-144超音速客机这样跨时代的巨无霸,如今的俄罗斯航空工业完全是一片颓势,其民航长期被波音和空客霸占市场份额,其苏联时代的遗产——事故率极高的数百架图-154和图-204客机也在一步步退出现役。然而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大型飞机的航空工业底子还在,生产装配线修一修还能用,图纸翻一翻还可以参考,再不济各种配件也能从西方购买,于是可以说MC-21依然是一架“赶鸭子上架”的拼装机。
然而在MC-21项目研发阶段结束的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才刚刚成立,五年后的2013年,斯奈克玛、霍尼韦尔、罗克韦尔柯林斯、泰勒斯这些国际巨头们被迫向中国屈服,同意转让技术给中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组成合资公司进行本地化生产和改进研制。
C-919同中国高铁一样,短时间的技术跨越使得这些拥有中国知识产权的空间最终安装到C-919身上。同样是2013年俄罗斯在国产PD-14发动机测试遥遥无期的情况下决定在首架MC-21上采用美国普惠公司生产的PW1400G-JM发动机。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受制于人的MC-21计划暴露出弊端。受到制裁的俄罗斯无法及时进口到MC-21的关键零配件,其研制进程被迫推迟,直到2016年美俄关系缓和后美国生产的发动机才运抵俄罗斯。
2017年5月28日首架MC-21-300飞机首飞,中国C-919首架飞机于2017年5月5日首飞。然而相对于近日才首飞的第二架MC-21,C-919的第二架原型机早在2017年12月17日就进行了首飞,从一无所有到一飞冲天中国速度再一次震惊了世界。如今的C-919利用了12%的复合材料已经立足于国内生产,而表面复合材料利用率达37%的MC-21其碳纤维和树脂依然依赖进口,其机翼的复合材料设计生产还求助了奥地利。可以说从整体来看MC-21只不过刚到及格线,几乎没有亮点可言,再鉴于俄罗斯民航客机糟糕的声誉,MC-21的市场竞争力做C-919的对手实在是不够格。而世界民航领域的ABC(空客Airbus,波音Boeing,商飞COMAC)三足鼎立局面势必将会形成。
本文由火器营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