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导弹能否追上战机?有人用美制导弹尝试了下,结果相当尴尬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战机,是天空中的王者。在一场战争当中,取得了空中优势一方,往往获得胜利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上世纪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就是靠着先发制人,干掉了埃及等国的绝大部分空中力量,夺取了制空权。才能在短短6天的时间里,大败阿拉伯联军。

然而,战机也有天敌,比如,那小小的防空导弹。

在一部叫做《深入敌后》的美国电影里,美军的F18被当地武装的机动式近程防空导弹给盯上了,当时为了摆脱导弹,F18各种规避动作也做了,诱弹也放了,可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当然了,电影里多少会有些夸张和不切实际的渲染,但是,导弹追飞机这事儿,确实一般飞机比较吃亏,因为通常来讲,防空导弹的速度、机动性、作战高度一般都高于战斗机,而战斗机被锁定只能靠身去被动防御。

特别是现代的空空导弹,其速度极快,一般都能达到2马赫以上,部分甚至能够达到4马赫,而战机的速度一般情况仅能达到2马赫左右,加之现代空空导弹基本都是比较保险的复合制导,马岛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飞机被锁定后击中概率70%,这个概率可不小。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战机都怕你这导弹的,因为有些战机的速度,即使是空空导弹,也望尘莫及。

比如,那款传奇的战机——米格-25。

上面说道,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赢就赢在空中优势上,所以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埃及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其中就包括,让老大哥苏联给予空中力量的支援。

苏联也痛快,当时就派了自家最先进的米格-25来给小弟压阵。

有一次,当米格-25在搞侦察的时候,被以色列的F-4给发现了,F-4当时可是号称最先进的战机了,其当时在武器界名声堪比与他们同名的亚洲天团在娱乐圈啊。于是,当时F-4就把米格-25当成了自己的俄盘中菜,一发"流星花园",额不对,是一枚AIM-7 "麻雀"空空导弹就射了出去。当时这种导弹的飞行速度很快,可以达到2.5马赫,所以一般战机遇到,都得歇菜。

可接下来的画面,却远远不是以色列飞行员所想象的那样。面对导弹来袭,这架米格-25,没有做什么规避动作,也没放什么曳光弹,更没有开干扰雷达。只是踩了踩油门加了个速,喷出一串火舌,然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天际。

对,不是被击落了,而是逃走了!

这让以色列飞行员有点怀疑人生,甩了我家导弹几条街,这还怎么玩啊?

没办法,谁叫你遇上的是米格-25呢?这就是一个变态好吗?

要知道,在当时,米格-25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飞行高度最高的截击机。其最快速度突破了3马赫。当时几乎同时研制的美国F-5最高时速才1.6马赫,被绝对碾压了。

根据当时地面雷达站的记录的飞行轨迹,那架米格-25最高速度达到了3.2马赫,这相比于麻雀的2.5,米格-25要快了0.7马赫,也就是说这架飞机每秒比导弹多跑200多米,能追上才怪了。

当然了,人家起点就比这些普通的战机高,设计出来本来就不是陪一般战机玩的,人家的对手是"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这种侦查机的最高速度达到了3马赫,普通的截击机根本无法追上,也是因为如此,"黑鸟"十分的猖狂,惹到了战斗民族。所以,苏联就搞出了个米格-25来对付它。

苏联米高扬设计局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研制米格-25,原型机于1964年首次试飞,1969年开始装备部队。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最大飞行速度超过3马赫的战斗机,1961年,米格-25原型机在试验中创造了在22670米的升限以3000千米/小时飞行的世界纪录,当时世界上任何一架飞机都无法达到这一性能。

讲到这里,那么问题来了,在如此高的速度之下,空气会与机体强烈摩擦,温度可以达到300摄氏度以上,而当时最好的铝合金的工作温度也就130度,米格-25是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呢?

难道是用的是钛合金?毕竟美国一直在做着方面的研究,知道钛合金有着这方面的能力,只是成果还不够令人满意,所以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钛合金。

不过苏联表示,我可没你美国那样土豪,钛合金我玩不起。不过,不锈钢我们倒是要多少有多少,在不锈钢面前,区区几百度的高温,那都不是事儿。所以就有了,80% 的材料是不锈钢,8% 是钛合金,11% 是D19抗高热铝合金的米格-25的机体。

这事一直困扰了美国人很长一段时间,直到1976年的那个9月,一名叫做别连科的苏联飞行员驾驶了一架米格-25战机降落到日本的北海道岛最南端的函馆民用机场上之后,美国人才恍然大悟,我去,真他娘的粗暴。

对,就是粗暴!

当时,米格-25使用不锈钢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飞机太重了,不锈钢的密度较高,由此给飞机带来了重量过大的问题。

其空重达到了15吨,而其最大的起飞重量则差不多快36吨了,这比同时代的F-4重了七八吨。

但对于苏联工程师来说,哪都不是事,只要发动机给力,哪怕是个铁疙瘩我也能让你上天。R-15-300变态的推力让这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而且,苏联人的粗暴还不仅仅体现在动力系统上,米格-25那充满线条感的硬朗外形更是体现其狂野,更超出了大部分人对于航空器追求流线型的柔和外形的认知。

简直太任性了。

当然了,想想一直以来,似乎这都是苏联人的一贯作风。从T-34坦克到"莫辛·纳甘"哪个不是简单粗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实用啊。

所以,虽然米格-25依然存在这机动性差,发动机寿命短等许多硬伤,但这仍然不妨碍它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

作者:轻听风言云语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