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小而精:为何军舰要有多种雷达而战斗机只需一种?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火器营

喜欢军事的人肯定关注到了,军用舰只上林林总总的雷达天线仿佛钢铁森林一般,而战斗机上狭小的空间往往只能携带一部雷达即可完成空中格斗、对地打击、反舰甚至反导样样精通,多用途能力丝毫不逊军舰,那么为何军舰需要多种雷达才能满足需求而战机只需一种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

首先从雷达侦测的原理来看由于船舰在水面上其对于海平面的雷达波侦测范围需要很广,因此其搭载的雷达必须具有360度全向探测性而且要求雷达拥有较大的功率。而为了超越海平线探测雷达波必须能够呈弧形沿海平面传播,所以战舰必须装备长波段的远程对海搜索雷达。

而对于空中目标它只要采用直线传播的短波段雷达,通过不同波段雷达的交替或者同时使用保证舰船可以对远距离的海上空中目标进行长时间地跟踪,发现目标后并最后还需要交由火控雷达对目标进行锁定并指引导弹摧毁目标,因此为了满足作战需求战舰上的各种不同型号的雷达是需要配合使用的。

对于飞机来说战机自身的原坐标是在空中,并不需要考虑超越地平线的地球曲率问题,只需要采用直线传播的短波雷达就可以发现地面上、海面上和空中的所有目标。所以飞机只需要安装短波雷达即可。

而且战斗机的雷达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先进的,初代的晶体管机载雷达原理和普通探空雷达一致,作用仅仅是将防空雷达搬到了天上,直接提高了雷达的侦测范围。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广泛应用单脉冲跟踪、合成孔径、脉冲压缩和频率捷变等技术的陆续发展,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作用距离、分辨力和测量精度有了明显提高,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除控制航炮和投弹瞄准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制导空空、空地导弹。这一时期还相继制成航行、地形回等雷达。

70年代以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数字电子计算机、微处理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雷达的信息处理和自适应能力,随即就出现了多功能、多目标雷达。机载雷达已经向集成化,多用途化快速发展。在冷战末期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装备使用使作战飞机具有下视功能,扩大了作战空域。较发达国家使用了多种型号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如美国研制的AN/AWG-9、AN/APG-66,英国的“猎狐者”,瑞典的PS-46/A等雷达。

如今的舰载雷达在解决了电磁兼容性的难题后基本上在向一体化集成式靠拢,而机载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已成为国际主流机载雷达。尽管这两种雷达都在不断发展,但由于舰载雷达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基本的使用原理必然还是需要多种波段的雷达才能满足需求

本文由火器营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