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坦克中的骄傲:安装有5个炮塔,却在实战中一败涂地
文|军武观察
在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一种制造所谓“陆地巡洋舰”的思想成为了各个主要装甲强国的主流,为了尽可能地给装甲载具加强火力,一批拥有“三头六臂”的坦克被制造了出来。所谓三头六臂,指的是在一辆坦克上安装多个炮塔以提升载具的突破能力。其中以英国和苏联为首,比较著名的多炮塔坦克型号有英国维克斯公司生产研制的“独立”号坦克,苏联的T-28中型坦克,T-100重型坦克等等。
三个炮塔的T-28坦克
1922年,拥有一个主炮塔和两个前部副炮塔的T-28中型坦克的初步设计思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其战斗全重接近29吨,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22英里(这在当时算是相当优秀的指标)。其生产工作从1933年正式开始,然而这款被苏军高层寄予厚望的多炮塔坦克在随后到来的西班牙内战以及1939年苏芬战争中表现非常差,其战术局限性显露无疑,不过这并没有改变苏军对于多炮塔坦克的青睐,于是在T-28的设计基础之上一款新的坦克被研发出来,它表面上拥有更强的火力,这就是著名的终极多炮塔神教——T-35重型坦克。
1938型T-35坦克侧视图
T-35车体全长9.72米,宽度为3.2米,高度达到了3.43米,战斗全重45吨,车组成员数量为惊人的11名。在动力系统方面,T-35拥有一台M-17M V-12型汽油发动机(并不是苏联红军惯用的柴油引擎),能够为该车输出500马力的功率,理论上来说该车能够达到每小时30公里的最大时速,不过这个速度只能在理想路面上达到,实际上T-35的越野机动能力极其恶劣,再加上耗油量巨大,T-35的最大航程只有150公里,这就严格限制了其战术用途。
T-35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其三头六臂的武器系统,作为历史上唯一安装了五座炮塔的坦克,其中央炮塔拥有一门KT-28型76.2毫米坦克炮(精度极其恶劣),两门20-K型45毫米坦克炮安放在两个副炮塔之内,剩下俩炮塔安装了两门7.62毫米机枪,理论上说来T-35拥有那个时代的最强火力。在装甲防护上T-35的车体装甲只有11到30毫米厚,完全配不上其重型坦克的名号,甚至某些部位可以被步枪弹轻易击穿。
巴巴罗萨计划中被击毁的T-35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正式爆发,由于战争初期苏军的大溃败,他们搜罗了一切可以作战的装备上前线,看似十分吓人的T-35自然不例外。然而在德军的闪击战下,T-35很快就暴露出了内部空间狭窄,机动性极为恶劣,五座炮塔操作起来又非常复杂的种种缺点,很快就被证明这种设计已经过时。
在德军凶猛的打击下,绝大多数T-35损失掉,其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为被击毁,而是因为动力故障被抛弃在路边。不过就算德军整车缴获T-35也懒得用,因为这玩意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库宾卡博物馆中保存的T-35
T-35在战争爆发之后便很快停产,不过其作战经历一直持续到莫斯科保卫战,目前仍然有一辆T-35保存在莫斯科库宾卡坦克博物馆中,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年代的历史。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