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间谍案大反转,主角苏醒,英国歇斯底里的原因终于暴露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铁血视角

当地时间3月4日,曾替英国军情六处工作的俄裔前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和女儿尤利娅遭遇不明物质袭击陷入昏迷。两人在英国威尔特郡萨利斯伯里市一超市附近长椅上出现不适,随即失去意识,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这一事件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证据并不充分的前提下,英国驱逐俄罗斯23名外交人员,并在第一时间对俄罗斯的富豪进行制裁,英俄关系一度跌入低谷。

此举将产生的代价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英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年贸易规模约为100亿英镑(140亿美元)。英国出口中约有1%流向俄罗斯,出口产品有汽车、制造品、机械、化学产品。英国还是俄罗斯的一大服务提供国,涉及领域包括金融、IT、咨询等。

伦敦证券交易所有99家总部在俄罗斯或者前苏联其他成员国企业的上市地,比如,俄罗斯能源巨头En 集团去年11月成了俄罗斯在英国上市的最大公司。此外,英国石油巨头BP也与俄罗斯有着重要联系,该公司拥有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20%的股份。因此,如果英俄关系继续恶化,英国也只有可能受到不小的损失,那么英国此举到底有何意图呢?

英国真实意图

目前所有的证据都不能证明背后的元凶是俄罗斯,而且受到化学武器侵袭的父女病情亦有所好转,明显英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为间谍申冤显然不是目的,借申冤之名对俄罗斯进行施压才是真实目标。

叙利亚战场上,俄罗斯已经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俄罗斯的战机、导弹足以威慑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这让海上贸易大国英国如鲠在喉,就像56年进攻苏伊士运河一样,英国虽然已经不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但为了核心利益,还是不惜挑起战端的,所以干涉叙利亚战争早就被提上了日程。

但要想出兵必须保证两件事,其一,有一个正当的出兵借口;其二,能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一方面能够说服英国民众,另一方面能够得到两院的通过。

美国制造叙利亚政府使用化学武器的口实解决了英国出兵的第一个借口,而间谍中毒案将解决英国的第二个借口。

英国企图利用间谍中毒案煽动英国民众对俄罗斯的愤怒,减小出兵叙利亚的压力,英国后来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地时间4月16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今日将举行一场6个小时的紧急辩论会议,对英国参与打击叙利亚的行动对议会再次进行说明。据悉,面对英国议会下院议员投票的威胁,特雷莎·梅动用“间谍中毒门”事件来为其向叙利亚发动的军事行动进行辩护。

俄罗斯的应对方案

面对突如其来的挑衅,俄罗斯在开始时是比较被动的,稀里糊涂的就被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一顿制裁,但通过内部核实俄外交部已经知道了真相,虽然无法确定凶手是哪里的,但可以肯定俄罗斯政府并没有动手,所以,一方面俄罗斯政府加紧追究真凶,证明自身清白,俄罗斯向英国政府提出了几个针对性的问题,如为什么不允许俄方探视受伤的斯克里帕尔父女;英方对中毒者使用了哪些解毒剂,为什么事发现场的英国医生手中有解毒剂;英方是否有被其称为“诺维乔克”的化学毒剂的检测样本;英国是否研制过“诺维乔克”式或类似式的毒剂等,与英国政府针锋相对,在斯克里帕尔父女病情好转的前提下已经占据了上风。

另一方面,针对英美法打击叙利亚的军事行动进行了及时的回应,通知叙利亚政府军做好准备,将叙利亚的重要物资转移到俄军驻地,使得英美法的联合打击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牢牢的把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斯克里帕尔父女病情正在好转,事情的风向已经发生扭转,未来英国的路将越来越难走,相反俄罗斯的路却豁然洞开。

作者:惟新不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