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坦克在中东大杀四方,却仍被嫌弃?有个致命缺陷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在中国的各种抗战、解放战争电影中,都不难看到解放军战士英勇炸毁坦克的镜头。的确,即使是二战水平的坦克,对于步兵来说也是难以抵挡的庞然大物。而现代主战坦克更是难以撼动。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使用,面对坦克的一方都是面对钢铁洪流无力的抵抗,最终用血肉去阻挡坦克的前进。

相比于其他陆战兵器,依靠内燃机动力前进的坦克总是给人不可阻挡的感觉。上千块履带板组成的钢铁履带和装甲保护下的火炮无疑是步兵的噩梦。当然,反坦克武器也有了不小的进步。从最早的反坦克炮到后来的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坦克面对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最早的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也就30-40毫米的穿深,而最新的AT-7反坦克导弹则可以达到超过800毫米的破甲深度。现代主战坦克的侧后部很难抵挡反坦克导弹的直接命中。

现代坦克还有用吗?
反坦克兵器在进步,坦克也在进步。最早的坦克装甲都是纯钢板,虽然工艺有差别,但是总体防护性能不太理想。在破甲弹出现后,复合装甲开始投入使用。破甲弹的金属射流在玻璃纤维、空气和橡胶-钢板接触面中会被比较有效的阻挡。现代坦克装甲厚度400毫米左右就可以抵挡能击穿800毫米钢板的破甲弹,相比于老式坦克进步很大。
但是相比于步兵武器,坦克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在土耳其攻击库尔德武装和沙特打击胡塞武装的过程中,包括德国Leo2和美国M1A2在内的主战坦克都有被步兵武器摧毁,让人大跌眼镜。库尔德武装和胡塞武装装备的RPG-29型火箭弹能达到950毫米的破甲能力,可以非常轻松的击穿现代主战坦克侧面装甲。而无论是沙特还是土耳其,其部队训练素质都有问题,经常暴露出薄弱的侧面,也就难逃被摧毁的命运。

而T-90坦克在中东的表现反而比西方更重的坦克要好得多。究其原因,一个是爆炸反应装甲的使用,一个是俄罗斯坦克设计优秀。不同于西方坦克炮塔侧面堆砌大量装甲还无法抵挡反坦克火力,俄罗斯的坦克通过优化炮塔涉及,把整个炮塔侧面“藏”进正面的投影中。俄罗斯坦克的正面装甲厚度往往超过500毫米,等效达到超过1000毫米钢板对抗破甲弹的防御额能力,而侧面仅有几十毫米的钢装甲。在正面交战的情况下,左右方向30°都会被炮塔正面所抵挡,大部分反坦克火力也只能命中有爆炸反应装甲的正面,无法有效击穿。如果被命中侧面,虽然也会被轻松击穿,但是相比于西方坦克则节省了很多重量和造价。
T-90坦克还有哪些优势?
T-90坦克还装备了“窗帘”主动防御系统。不同于常规爆炸反应装甲和复合装甲,“窗帘”系统通过发射拦截装置在导弹命中前拦截敌方反坦克弹药。一般来说,步兵使用的破甲弹药,如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弹,大多飞行速度不超过0.8倍音速,拦截难度不是很大。“窗帘”系统拦截成功率也相对较高,有着不错的表现。

俄罗斯的主动防御系统自苏联时期就很有特色。1970年代,苏联就在T-55地盘上安装了“鸫”-1主动防御系统,可以在正面60°范围内对反坦克导弹达到70%拦截成功率。而到1980年代末,“鸫”-2拦截系统装备T-80U坦克后可以完全免疫正面60°射来的任何反坦克导弹,相比于其他常规防御方式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是在大规模坦克战中,这类主动防御系统则毫无意义,甚至让坦克更加危险。现代坦克战主要依靠的是APFSDS,也就是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初速高达1600米每秒,超过5倍音速。这种弹药在“窗帘”等主动防御系统的探测设备中出现不过0.1秒甚至更短,完全来不及发射拦截弹药。而安装主动防御系统的雷达等部件都需要拆卸部分反应装甲,而这些设备在被命中的情况下像纸一样脆弱,无法对穿甲弹构成有效阻拦。在被这些装备遮盖的区域,后方没有任何反应装甲保护,直接命中的穿甲弹穿甲成功率很高。
作者:拒绝署名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