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小车落后中国十多年!美军还好意思自称世界第一?
文|利刃军事
近日,英国BAE系统公司完成了 “多用途装甲车”(AMPV)项目的工程和设计制造阶段,并将所有原型车交付于美国陆军,并由美国陆军进行实战试验。至此,蹉跎数十年的美国陆军通用型履带装甲车辆替换计划,总算是看到了一丝圆满结束的曙光。
图为已经在美国陆军进行测试的AMPV。
众所周知,在陆军通用装甲车辆方面,美国陆军可谓是当仁不让的“先驱”。其M113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不仅被称作第一代“战场TAXI”,还发展出了数量惊人的各种变形车:从“小槲树”防空导弹到“火神”自行高炮,再到M577装甲指挥车,甚至是装备土耳其、韩国等主要国家的步兵战车AIFV。而早在90年代初,美国陆军就在筹划替换掉所有的M113平台车型。
图为使用电传动的M113A4效果图。
90年代初,恰逢冷战结束的美国陆军也迎来了“轻重之争”。和苏联陆军在西欧前线“硬碰硬”的作战想定已不复存在,将陆军车辆轻型化以便部署的“轻型派”便因此占了上风。因此,FCS和斯特瑞克等自重不过30吨的“装甲车族”便得以上位,而“十字军”重型火炮、“科曼奇”隐形侦查直升机等装备被迫下马,至于强调防护的M113A4,也就遭遇了同样的命运。
图为正从C-130机舱中开出的“斯特瑞克”。
对于FCS项目,美国陆军不仅想要M113的皮实耐用和通用性,甚至还想在C-130的容载范围内集成主战坦克的火力和大口径榴弹炮。毋庸置疑,这样的要求放到今天都是高标准,在当年也就自然因为预算超标而被腰斩。
最终,美国陆军接收了数量庞大的“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作为新的通用平台使用。但很尴尬的是,“斯特瑞克”显然又不适应重装旅级战斗队(HBCT)的履带式车辆需求,这也就导致目前伴随HBCT行进的自行迫击炮和救护车等装甲车辆依旧是来自M113平台。
图为AMPV车族全家福。从左到右分别是迫击炮车,救护车,指挥车和工程车。
近十年来,无数的实战经验已经证明,轮式平台和履带式平台必须并行装备,缺一不可。事实上,正是中东的实战经验使得美国最终从“一味向轻”的迷梦中挣脱出来,重新考虑履带式通用装甲车的装备问题。
在“想通了”之后,美国陆军便于2014年启动了AMPV项目。从上图中很容易就能看得出来,AMPV装甲车直接使用了“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的底盘,算是回到了同等重视防护和机动性的老路上来。
图为中国陆军89改型装甲侦察车。
相比之下,中国的通用履带式车族基于89式(YW534),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还是车型的成熟,都较美国的M113系列要晚得多。
但在“轮履并行”方面,中国显然较美国要早得多。在YW534的基础上,中国开发出了多一对负重轮的加长底盘,并由此开发出了自行迫榴炮、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维修车等配套车型,广泛装备于重装部队。
而与此同时,08式轮式装甲车则并行装备了轻装快速反应部队,二者几乎可以说是不相干涉,这也就使得中国陆军在通用化方面远远走在美国陆军前头。(利刃/TO)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