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空军主动挑战一项高危科目:练了之后什么都不怕了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军情观察室

据新华社哈尔滨3月24日电,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日前在机关及所属某旅教官中开展了教-8飞机失速尾旋训练。这是空军在教-8装备飞行院校20多年来,首次在这款机型上推广这一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训练科目,标志着空军在推进实战化训练中再出新方法。

教-8教练机

在飞机问世初期,有一种神秘的飞行现象让飞行员谈虎色变: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飞机突然失去控制,一边下坠,一边偏侧翻转,经操纵无效而机毁人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失速尾旋。这里的失速是指当机翼攻角(迎角)增大到一定的程度(临界迎角)后,机翼上表面气流分离,导致升力减小所发生的现象。而当一侧机翼先于另一侧机翼失速时,飞机会朝先失速的一侧机翼方向沿飞机的纵轴旋转,称为螺旋或尾旋。此时飞机会进入螺旋状、急速翻转下坠的一种不可控的非正常状态,它不仅会导致飞机的机动性能大幅度下降,而且会严重危及飞行安全,有些飞机在设计制造时是绝对禁止飞机进入失速尾旋状态,因为这样的飞机进入螺旋姿态后,很难改出。

长久以来,失速尾旋是各国空军飞行员最不愿意遇到的飞行状况,一旦遇上这种情况,飞行员大多凶多吉少。因此失速尾旋又被称为“死亡陷阱”。在空军航空兵的长期训练实践中,曾多次发生过因失速尾旋造成的严重飞行事故。

飞行表演动作“落叶飘”,本质上即是可控范围内的失速尾旋

事实上,在飞行训练中(例如国内大飞机上的飞行员)均在放单(离开教练单独飞行)之前就掌握失速(stall)和尾旋(spin)的进入和改出方法,属于飞行员基本动作。但危险程度根据不同飞机种类也不同:某些机型不易进入尾旋,即使进入尾旋还能自动改出;而某些机型进入尾旋后却会出现不能改出的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在中国空军乃至世界各国所普遍使用的改出失速尾旋的方法,全部都是由中国的老一代的飞行员们用血与汗所总结得出的方法,即:推杆到底,并向相反方向拉杆,如果发动机以高速运转,必须立即收油门到慢车,向螺旋相反方向蹬满舵,螺旋停止后,迅速推杆到底采用俯冲姿态,等速度大于等于1.3倍失速速度时,缓慢向后拉杆改出至平飞。尽管说起来简单,然而在失速尾旋情况下能够冷静操作不只是考验着飞行员的技术,更是考验着飞行员的意志。

在教练机机舱之中的参训教官

30多年前,空军就针对空军航空兵部队和航校在飞行训练中频发的失速尾旋事故和事故征候,组织过防失速尾旋的专项普及训练。如今,空军再次将失速尾旋训练纳入飞行院校的教学内容,为的是在飞行员培养的基础阶段打牢防失速尾旋事故的安全基础,从战斗力“源头”开始加强特情处置能力、锤炼过硬心理品质。而透过这一次试验的新科目,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该科目被推广到各飞行学院之后对新一代飞行员能力的培养的作用之大。依照参训教官语:“有了这个科目的经历,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再怕。”(利刃)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