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还要打火箭弹吗?低空飞行的战机屡次被击落!

军迷圈官微
文|火器营
上世纪30年代苏联人第一次把他们挚爱的“喀秋莎”搬到了天上,发展出了世界上第一种空射火箭弹。在诺门坎这种76.2毫米的短火箭弹被挂载在伊尔-15螺旋桨战斗机的翼下一次齐射2到6发,用来弥补空战中机枪和航炮的射程不足的问题,对日军战斗机造成了很大杀伤。
到了二战时航空火箭弹逐渐暴露出阻力大、重量高的弱点,挂载它的战斗机往往很难做出空中格斗动作,因此航空火箭弹慢慢地变成了攻击机的利器,在对于地面硬目标的点杀伤和软目标的面杀伤上都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同时廉价、火力密集度高等优点使得各国都在战后继续研发这种武器。
冷战中各国因为不同的战略目的均对航空火箭弹有所发展,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各国秉持大炮兵主义和装甲洪流陆军制胜的原则,对“空中的炮兵”航空火箭弹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小到57mm口径的S-5系列火箭弹,大到战斗部直径340mm的S-25火箭弹,苏联的各种航空火箭弹可以在装甲洪流前用密集的饱和火力炸开一条通路。铁幕的另一边,北约对于地面大量目标的面杀伤要求急剧增加,于是应运而生美国70mm“九头蛇”火箭弹、127mm“诅尼”航空火箭弹等等。
然而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攻击机在发射航空火箭弹时必须要压低机头、低空俯冲,这样的动作在战场上带来的风险随着防空武器的发展日益增加。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苏-25攻击机俯冲发射火箭弹时常常会被地面武装的美制“毒刺”肩射式防空导弹盯上,被击中的架次数量也相当可观。
时间回到现在,叙利亚战场。2018年2月3日,一架俄罗斯空军苏-25攻击机被叙利亚地面武装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击落。一时间,人们对于昂贵的战斗机是否应该在空防火力越来越强的现代战场上低空飞行这一问题议论纷纷。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西方国家将航空火箭弹逐渐淡出我们视线的时候,中、俄每年的“航空飞镖”比赛上,各式战机的主流对地武器仍然是航空火箭弹。有人说是为了视觉效果有人说这是空军基本功训练,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俄目前仍有大量的航空火箭服役,而且在未来数年内仍不会完全淘汰。
但现代战场千变万化,形形色色的对空武器泛滥使得攻击机这一机种几乎绝迹,多用途战斗机和战略轰炸机可以在防区外或者高空发射巡航导弹、投放精确制导炸弹或者滑翔式炸弹,集束炸弹的运用也可以取代航空火箭弹的火力密集性。
俄系和继承俄系的中系空军对于航空火箭弹的痴迷也该有一个尽头了。无控航空火箭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廉价的航空火箭弹正在向精确制导化、远程化发展,昂贵的制导导弹正在向廉价化、轻量化发展,这两个领域正在交互融合,正如歼击机和攻击机整合为多用途战斗机一样。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战争成了“烧钱”的游戏,希望有一天航空火箭弹能找到新的归宿。
希望我们的歼-20千万不要出现打火箭弹的场景了!
本文由火器营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