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最好的机枪:射速极高 射击声音类似“撕裂油布”

军迷圈官微
文|武器正能量
在二战战场上,德军有两大利器,一是天降正义的"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因为"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上安装了一个独特的发声装置,在飞机俯冲轰炸时会发出一种令人恐惧的尖啸,所以每当天空中传来令人恐怖的尖啸声时,盟军士兵第一反应就是找掩体。第二大利器就是MG34通用机枪。本文的主角MG3式通用机枪就与MG34通用机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MG34通用机枪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款通用机枪,但是因为34型机枪(MG34)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零部件过多、结构复杂难于适应快速生产以及维护费时问题,1938年,德国开始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保养、射速极高的新型机枪。1942年年中开始,这种新型机枪开始装备所有的一线部队,称为42型机枪(以下统称MG42)。由于该机枪采用冲压钢件制造、结构简单,适于大量快速生产;射速极高,具有极佳的火力压制能力;枪管能迅速更换,使其极易维护;射击时还发出类似"撕裂油布"的声音,在精神上对敌人更是打击。
MG42被公认为二战中最完美的机枪。但由于它的方形枪管(其实是金属制方型散热护套),使其不适于作为坦克的辅助武器,因为当时坦克的机枪眼一般是圆形,另外,MG-42的枪管更换需要较大的空间,不如MG-34方便,所以MG-42出现后并没有完全替代MG-34。同时MG-42是第一种发射7.62*51mm北约标准弹的通用机枪,该枪是由莱茵金属公司按照二战时MG42的实测图纸生产,因为仅仅是改变口径这种机枪被命名为MG1。此后不久,MG1机枪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对枪管镀铬,并改进瞄具以适应新口径的弹道特性,这种改进型号被命名为MG1A1(也称为MG42/58),之后对MG1A1的进一步改进是MG1A2(也称为MG42/59)包括采用较重的枪机(由原来的550克增加到950克)和一个新的缓冲器,并改进供弹机构,以便能同时使用德国的DM1不可散弹链和美国M13可散弹链,此外还有加宽了抛壳口,又对枪管助退器及枪管护筒稍作改进。而MG1A3也只是对MG1A2的许多主要部件作了一些微小的改进,如瞄准具、两脚架、供弹机、击发和发射机构等还加了一个圆形枪口罩。此外还有MG1A4和MG1A5,前者是MG1的车载型,后者是MG1A3的车载型。
在改进MG1系列的同时,莱茵金属公司还把一些战时生产的7.92mm口径MG42机枪转换成7.62x51mm北约标准口径,这些旧机枪被定型为MG2并重新服役,到了1968年,MG3正式推出并投入生产。MG3是MG1A3的改进型主要是改进供弹机构,增加高射瞄具,和采用了一个新的弹链盒。所以说,MG3通用机枪与MG34的关联十分密切。
作为MG34与MG42的后裔,MG3型通用机枪继承了他们愈多特色,同时也是战功卓著。MG3同样继承了MG42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特点,枪身右侧的推杆使劲推开,枪管就和枪身分离,副射手戴着隔热手套将打红的枪管向后抽出,同时将备用枪管插进枪管护套内猛扣推杆使得枪管和枪身卡扣咬死即可重新开始射击,整个过程十分迅速。德军从六十年代大量装备MG3通用机枪开始就将其用在各种载具上当作自卫火力,坦克,装甲车,直升机,军舰上都可以看到,而且多国都采购装备了MG3作为班排机枪火力。巴基斯坦,丹麦,智利等都有大量装备。
在该枪服役近50年后,德军的军工部门联合研制的MG3KWS,将所有MG3升级至MG3KWS标准。MG3KWS升级改件包括了:皮卡丁尼导轨、可调整枪托、改良后的吊带、和一个"提拔/前握把"配件。这样的改进使MG3尽可能的现代化,尽可能满足现代化作战的需求,但是毕竟是一款高龄的武器,也许再过些许日子,MG3就会退居台后,由MG家族新丁接班。(利刃)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