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年舰艇到不了亚丁湾,苏联英国舰船曾帮助中国撤侨

军迷圈官微
文|虹摄库尔斯克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最近上映的电影《红海行动》反映了中国海军海外撤侨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中国海军的强大。但是在1986年的一次南也门撤侨行动中,由于当时的中国海军还只是一支弱小的黄水海军,航迹尚未达到中东地区,所以只有依靠商船撤侨。
而那次撤侨中,苏联和英国的舰船还曾经帮助过中国进行撤侨。
图片:1986年坐在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大厅地板上的中国援也工作人员。
1986年1月13日,南也门政府发生内乱,由此引发亚丁地区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包括中国大使馆在内的使馆区,中国各经援、承包组所在的赫尔·木克赛小区以及阿比扬省中国医疗队所在地都是冲突双方激烈争夺的战区。
中国当时在南也门的援助专家组和相关人员有800余人,如何将这些人顺利撤出战区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然那时候中国海军还难以抵达战区,也没有什么蛟龙突击队可以以一敌百。
图片:当时的南也门中国工作人员还不能指望祖国的战舰来搭救。
这个时候,各国都开始了撤侨行动。而表现地最抢眼的是苏联,不但派出军舰直接撤离苏联和东欧的大使馆人员,还协调了坦克驻守使馆区,展现了强悍的态度!
此时,苏联也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大使馆撤退。中国大使馆考虑到必须坚守等待内陆的工作组到达,就安排了5名女性人员跟随苏联战舰撤退。包括大使夫人在内的5名女性是第一批撤离抵达吉布提的中国人员。
图片:当年的苏联海军步兵还是很强悍的。
图片:地中海航行的苏联黑海舰队战舰,一艘巨舰可比任何护照有用。
由于苏联战舰是作战舰艇,也难以再额外多带更多的侨民。后来中国大使馆又联系上了在进行撤侨的英国皇家海军。
好在皇家海军派来的是一艘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这艘著名的游轮一直作为英国皇室的坐舰,此时却用来撤离侨民。在中国大使馆的安排下,数百名随后达到的中方人员顺利登船,抵达吉布提后,再坐法国人的军车到中国大使馆。
图片:英国皇家邮轮“不列颠尼亚”号帮忙撤走了数百中国人员。
同时,接到上级指令的中远“潍河”轮、“石景山”轮也紧急赶赴南也门海德拉毛省木卡拉港撤回部分被困的中国专家和工程人员。其中“潍河”轮是一条载重25550吨的全集装箱船,此时正载运一万多吨货物从芬兰科特卡港返航途中。“石景山”轮原拟挂靠亚丁港卸货4000吨,因战乱临时改港吉布提加油。
两艘货轮多次联系港方没有回应。后来多次交涉终于获准进入港口,并使用救生艇进行接驳。这样在颠簸的海港中,将292名援也专家、医务人员和工人接上祖国的商船。不过,在人员撤离过程中,已经有一名中方专家被炸身亡,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图片:中国商船航行在全球各地,是撤侨行动中首先作出回应的单位。
图片:在码头上等待的中国人员。
1月26日,两条商船终于完成了的登船作业,立即驶离战火已经越来越近的港口。惊险的是,就在中国商船开航后4个小时,木卡拉港就遭到了飞机轰炸。如果不是中国货轮撤离及时,很可能被轰炸波及。
最终在2艘商船的努力下,在苏联和英国舰船的帮助下,除南也门大使馆留守人员以外的800余名撤离人员全部安全接运国内,仅一名专家在撤离的陆路中遇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