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这个国家曾离中国很近,与中国交战过,但是运气实在太差

军迷圈

关注

文|怪蜀黍老囧曾

越南共和国,俗称南越,是1955年罢黜保大皇帝而建立的北纬17度线以南国家。在20年的时间里,南越的首要对手一直都是北面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虽然我们都知道,1975年4月,随着西贡解放,南越作为一个国家从历史长河中消失,成为南北统一的越南的一部分。不过,如果回过头看,南越的境况实在是不得不用倒霉来形容。

1968年在西贡的南越陆军突击队

1968年1月30日开始的北越春节攻势成为了一场巨大的军事灾难,多个主力营以及游击队武装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主力都遭到沉重打击,4.5万以上有经验的士兵和基层军官阵亡。可以说,对于南越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军事胜利。虽然美军对南越进行了不少援助,但实战也证明南越军队有能力抵抗北越对城市的大规模进攻。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在战役之后一段时间内在越南农村的组织网络反而更多了,因为南越将主力部队撤回了城市。不过由于重大伤亡,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部队很快被反扑的美军和南越军赶出了新占领地。

1967年被逮捕的游击队队员

不过这次攻势之后,美越关系发生了重要的裂痕。南越总统阮文绍认为美国事先可能知道这次进攻但没有告知南越方面,而美国人自己则意识到越南战争根本打不赢,游击队不但没有被击败,反而越打越多。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1968年的春节攻势之后,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要到1975年后才重新与北越正规军协同发动大规模战役,在此期间基本没有大规模行动。但是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非常高涨,成为了1968年总统大选的重要议题。约翰逊在1969年1月卸任,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开始推行越南战争的“越南化”。换言之,南越要自己打了。在1969-1971年,南越军队每年阵亡的人数在22000人左右,可以说作战强度非常大。

1973年时南方国民民族解放阵线在南越的分布图,南越政府控制80%

尼克松叫停了对北越实施轰炸的“滚雷行动”,希望将北越拉回谈判桌。1973年1月27日,《巴黎和平协定》签署,美国终于找到合适的机会撤离越南。不过在尼克松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维持对南越的军事援助,避免南越在美军撤离后被北越击垮。为此,尼克松计划为南越提供持续的财政援助,并且在1972年12月发动了“后卫-II”行动,对北越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当然,在1973年后,南北越的边界摩擦持续不断,和平根本没有降临。

B-52对北越进行轰炸

不过南越可以说相当的倒霉,一方面是南越的阮文绍政权(Nguyễn Văn Thiệu)与吴庭艳政权一样腐败,政府到军队都腐败严重。阮文绍试图发动反腐运动,结果反而严重影响了南越军队对阮文绍政权的效忠。当然,反腐运动是合理且必要的,不过还有三个因素影响叠加在一起,反而让南越耗尽了国运。

阮文绍政权甚至比吴庭艳政权还腐败

一个是1973年石油危机。1973年爆发的中东战争中美国大规模援助了以色列,这让阿拉伯国家第一次联合起来实施石油禁运,从1973年10月开始,全球油价大幅度走高,从2美元/桶一下子飙升至近20美元/桶。这不但严重影响西方国家,同时也重创了南越的财政情况。南越不得不超量发行纸币来维持财政和战争运转,结果引发了大规模不满,严重恶化了南越自己的处境。

另一个是水门事件。越南战争“越南化”是尼克松主导的政策,但是1973年6月,水门事件爆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政治丑闻,最后到1974年8月7日尼克松黯然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下台方式最丑陋的一位总统。对南越的援助丧失了最有力的美国盟友。没有总统的推动,美国国会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又开始削减了对南越的财政支持,从原来每年10亿美元下降到1974年的7亿美元。南越政府的财政状况更加不利,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最后,南越连军队供养都出现了困难,人心浮动已经在所难免。

水门大厦楼群(the Watergate Complex)

当然,如果南越收缩战线,可能还有救。从总体规模上看,1973年南越还拥有92万人规模的武装力量,其中21万人为正规军,北越在南方则有12.3万正规军在活动,游击队还有约2.5万人。不过仅仅2年内,南越的大量部队就被大量分散到各地与北越交手,寸土不让。此外,1974年1月18日南越海军还与中国海军爆发了西沙海战,结果被劣势装备的中国海军痛殴。另外一方面,南越按照美军体系建立的军队在美援充足的情况下还可以具有显著优势,但是美援一旦中断就难以为继。相比之下,北越一直源源不断地获得苏联和中国的援助,实力与日俱增。

南越陆军的M41坦克

到了1975年,人心浮动的南越军队在北越发动的春季攻势中迅速败下阵来,丢盔弃甲。到1975年4月,西贡战役结束,南越走向彻底失败。南越的彻底消失某种程度上真的是运气不好,实在是怪不得别人。

美国大规模撤离南越人员的“常风行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