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很困惑:中国坦克不怕炮轰 我们的坦克只能防枪弹
文|谷火平
据美国《陆军时报》5号刊载的消息称,美国陆军计划在年底之前结束轻型坦克的初步招标工作,并试用初步中标的两家公司所生产的12辆轻型坦克。在这场被称为“机动保护火力”的项目竞争中获胜的公司,可以得到一份合同——为陆军建造最多54辆轻型坦克,在2025年之前使它们具备战斗力。而陆军将计划为此花费超过12亿美元。
图为BAE系统公司为"机动保护火力"拿出的方案。该车基于多年前被尘封的M8AGS方案改进,装备M35型105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在装配最高级附加装甲时车全重23.5吨,而在不装配任何附加装甲时重18.5吨,可用C-130J系列运输机空运。由于该车在20年前就已经趋近成熟,所以M8AGS也是本次招标的热门车型。但时隔二十年,面对广泛装备于美国陆军的斯特瑞克MGS,它的前辈M8AGS多少有些尴尬——二者同是装备105毫米低压线膛炮,火力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图为性能稍逊于自用版的"猴版新轻坦"VT5。注意该车首下、炮塔正面和侧面巨大的附加装甲块。对VT5和"新轻坦"这类自称"轻坦"的轻量化主战坦克而言,挡下自己那一门105毫米长管炮的穿甲弹是应有之事,但M8AGS的低后坐力105毫米炮就明显只能"挠痒痒"了。有鉴于此,BAE系统公司也在宣传资料中声称M8AGS能换装"120毫米低压滑膛炮"。当然,搭配美国引以为傲的穿甲弹,该炮能撕开绝大多数二代坦克和少数三代坦克的装甲,但依旧不符合美国陆军对"美制新轻坦"的需求。
图为韩国韩华公司的K21-105方案。该车只是简单的将科特里尔公司的105毫米XC-8炮塔装在K21步兵战车的车体上,在火力和减重等问题上必然无法满足美国陆军的要求。
同理,新加坡科技动力公司的方案即使完成度高,也依旧没有竞争力——该车同样由现役步兵战车的底盘和科特里尔公司的炮塔组合而成,其正确的称谓应为"反坦克炮",而并非是"轻型坦克"。
图为北方工业的又一出口方案,ST2型突击炮。该车虽然也装备了105毫米全威力火炮,但和上述二种方案一样,并不能被称作是攻防兼备的“轻型主战坦克”——ST2型突击炮的底盘来自于YW531系列车族,和上述的两款步兵战车底盘一样,都是实打实的薄皮铁壳子。毋庸置疑,美国人想要一款真正的"轻型主战坦克"。但实际上中国“新轻坦”的自用型号体重也不低,达35吨,即便拆除附加装甲进行运输,也已经远远高于C-130J的最大载重量。
图为FCS系统中的"火力战斗车"(坦克)方案。二十年前,美国人雄心壮志,想在C-130J的运输能力内集合下一代主战坦克的火力、机动,甚至是防护。这个“不可能的任务”最终带来了极为高昂的耗费,使得该车族被迫下马。而到今天,美国陆军才将标准稍微放宽——最大载重量在75吨左右的C-17必须要能一次性携带两辆“美制新轻坦”,但这标准依旧苛刻。
图为通用动力公司拿出的方案,和FCS同款几乎是高度相似。而在二十年前,通用动力便是FCS整个车族项目的主要承包商,复习起旧日功课来自然是轻车熟路。该车重约27吨,却扛着一门120毫米滑膛炮,乘员四人,而且机动性能也不差——但最致命的,便是该车在重27吨,未加附加装甲时只能防御7.62毫米穿甲弹,必须要加上附加装甲才能上战场。
这种削足适履的设计,美国陆军会喜欢吗?还是对“美制新轻坦”继续放宽重量要求?在年底之前,我们或许就能得到答案。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倘若美国陆军依旧不放松限制,那么该车就不可能是“新轻坦”的对手,无论是在商场上,还是在战场上。(利刃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