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一张照片让老兵当场落泪,神秘身世70年后终于大白天下

军迷圈

关注

文|铁血视角

在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全民族抗战,凡是能上战场的不管男女老少通通武装起来,大家视死如归,为保卫祖国而奋斗!下图这个可爱的孩子就是证据,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照片上的娃娃兵名叫陈友礼,当年他13岁。

陈友礼出生于1931年4月4日,属羊,乳名叫‘小满满’。”他1岁时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后来,父亲再婚,他不得已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到七八岁时,他就常常帮寨邻打工讨口饭吃。(反观现在的孩子七八岁还要父母哄着吃饭)1942年底,贵州师管区在毕节招兵买马去抗日,年仅11岁的陈友礼也跑到招兵处要求报名参军,他当兵的原因很简单——想吃口饱饭!

“我是个孤儿,不要看我年纪小,我特别勤快,求你们带我走吧,不然我就要被饿死。”陈友礼回忆,他当时就这样苦苦哀求征兵的长官,最终征兵的长官被他感动同意他参军。就这样,陈友礼就成了当年在毕节招募的200多个新兵中年龄最小的娃娃兵。

参军之后,陈友礼就跟着部队走南闯北,每天负责为连长送水、送饭、洗衣服等。但是战争打响时,他照样佩戴卡宾枪和战友们一起上战场,年龄虽小战争经验却很丰富,先后参加怒江惠通桥保卫战、攻克松山、收复龙陵、南天门、遮放、畹町、黑山等战斗。

1944年11月的一天下午,他所在的连部来了一个肩挂相机的美军摄影记者,随行的还有一个扛器材的帮工。为了还原战场实景,美国记者要求给他们拍照,左选右选最终选了年龄最小的陈友礼来当“模特”,地点就定在云南龙陵县,当天,经连长示意允许后,美国人先在战壕里给他拍了第一张,之后,又让他来到一个岔路口拍照。

摄影师觉得他装备太少不够真实,就找了几个背包给他背上,还在存放物资的地方,拿来了军毡背在身后。在摄影师的要求下他竖起了大拇指摆了一个现在仍然流行的‘点赞’的造型,然后露齿微笑,摄影师快门一按“咔嚓”一声留下了上图那张珍贵的照片!摄影结束后,他得到了两名美国军人送的两块饼干,作为奖赏。只可惜当时没有快照,战争年代通信不够发达,也没有摄影师的联系方式,所以照完之后,陈友礼一直没有见过自己的照片。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友礼又经历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然后回家当了一名普通农民,时光荏苒,转眼七十年过去了,2012年8月22日,贵州老兵关怀公益性计划项目在贵阳启动。2014年8月,志愿者到陈友礼家中慰问,因为老人事先曾说很遗憾自己没有抗日战争时期留下来的照片,所以志愿者带来了一张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张娃娃兵的照片想给老人作纪念,无巧不成书!这张照片就是当年陈友礼的照片!七十年前的照片失而复得,让老人老泪纵横,于是就留下了下面这张合影!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沧海桑田,同样的造型,同样的人,相隔了七十年,陈老以这样一种方式完成了与少年的自己的对话,在一张照片里,见证的是国难当头,国家和民族的坚强和隐忍。一个普通少年,在战争中的绽放的微笑照亮了这个国家的前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