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这鞋能踢死一头牛:但这双鞋为什么被解放军官兵吐槽

军迷圈
文|图说军事
1月17日,《解放军报》基层传声版面报道了一位基层作战人员关于07式作战军靴的“吐槽”,文章中借士兵之口写出了07式军靴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文章最后,军报编辑也呼吁:我们也提倡官兵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但如果有一双穿着更舒适的作战靴,必然会让大家更好地投入练兵备战。军事专家雷泽告诉记者,作战靴是军队的重要被服类装备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双性能优异的鞋靴不仅能提高士兵行军速度,帮助官兵各项战术动作的完成,同时,还能减少在训练、作战过程中的脚伤,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应该说我军很早就有使用军靴的使用经验,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军就开始用小批量大头皮靴代替布面胶鞋(俗称“解放鞋”),虽然大头皮靴远比解放鞋结实耐用,抗冻防寒效果更是优秀,而且还以其威力巨大著称,“曾经有句玩笑话,穿大头皮鞋能踢死一头牛”。然而,这种军靴和解放鞋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透气性极差,长期训练下来会出现“烧脚”的不舒适感。此后,我军先后列装了65式伞兵军靴以及91式伞兵军靴,03式军靴、以及现在的07式军靴,09沙漠作战靴等,他们也都号称“踢死牛”,不过问题还是透气性极差。有意思的是,这次军报反映的我军军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重量太大机动性很差、第二是减震效果差,最后一个就是透气性极差,军报原文文章称,(军靴)就是个“闷罐子”。在你的“呵护”下,双脚连气都喘不过来,闷得都快挺不住了。一天训练下来,经常被你憋出“一鞋汗”。夏天就寝时把你摆在床边,散发出浓烈的气味,那叫一个“酸爽”;冬天天气冷,白天鞋里湿漉漉的,晚上也干不了,第二天再穿上,那叫一个“凉爽”。
实际上,外军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早已经有非常可靠的方法,例如美军装备的Belleville 550ST、Danner26014等沙漠作战靴多为棕色反绒革、丹尼尔尼龙或杜邦特种尼龙材料组成,具有好的伪装性和透气性,鞋底材料的选用多从耐磨、隔热性考虑,如美军原作战靴的靴底防刺层为钢板,由于钢板很容易将热量导入靴内,之后改进的作战靴采用了凯夫拉符合材料,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就不再使用鞋底钢板了,新一代美军军靴多采用聚酯纤维材料的减震鞋底,军靴的内侧衬里采用杜邦排汗织物等高科技材料。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国外军靴的高性能来自于大量使用的高技术材料以及严格细致的制造工艺,应该说新材料是提高作战靴防护性能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军靴新功能材料得到快速发展。
例如近几年来美国发展的一系列高性能材料,结实、耐磨、抗撕裂且质轻的CORDURA(杜邦公司考杜拉)织物,能满足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使用。强韧而耐久的MERAMAX(梅拉美克)聚氨酯弹性体,具备轻质、耐磨、防滑、柔韧、减震等性能。针对不同环境、不同运动特点开发制作的高性能的VIBRAM鞋底,能满足足部多种状态下的功能需要,提高成鞋整体性能,而PTFE 薄膜或PU薄膜可实现防水透气等等。实际上,根据外军使用经验,舒适度才是军靴的灵魂,作战用的军靴实际上属于特殊职业鞋,一双不舒服的靴子怎么能够让士兵有心思打仗?军事专家雷泽告诉记者,他认为作战靴的设计应从基层部队收集真实数据开始,从理念上要重视单兵装具的发展,必须保证鞋靴具备较好的适脚率和合脚性,广泛使用高性能材料 。再次,设计应符合人体足部生理结构与机能,具备运动灵活性,避免产生足部运动损伤等现象。实际上,只要愿意投入成本和设计上完善各项细节,完全可以增加鞋靴的舒适性,减缓脚部疲劳,关键还是理念要提高。
例如,国外军靴除密封在内底与外底之间的勾心部件用了少量金属外,鞋靴上没有其它金属材料,这大大减轻了鞋靴重量,07式军靴完全可以在这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目前,我军装备的作战靴按季节分为通用型作战靴、防寒靴、伞兵作训靴和二炮专用作战防护靴等,但总体上与国外先进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与地理环境相差很大,并且周边环境复杂,面临的战争环境和作战样式多样,现在的几款军靴都已经不能我军未来发展的需要,急需建立统一现代化的军用作战靴体系,根据需要研制一系列各类型作战靴,尽快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