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船用动力再下一城 两栖登陆舰队结束“有舰无艇”

军迷圈

关注

文|谷火平

071型船坞登陆舰是中国海军两栖作战力量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进攻的标志性装备,作为一款满载排水量超过2万吨的大型多功能两栖船坞登陆舰,071型船坞登陆舰既可以充当气垫登陆艇的母舰,用于转运士兵、步兵战车、主战坦克进行水际滩头的平面登陆作战,也可以直接搭载两栖车辆,并且起降大型直升机深入敌方防御纵深进行立体登陆作战。在通常情况下,一艘071型船坞登陆舰能够同时配备四艘726型气垫登陆艇,两栖兵力投送能力还是相当可观的。然而,从2007年开始071型船坞登陆舰虽然连续服役了4艘,但是堪用的726型气垫登陆艇却只有可怜巴巴的3艘,甚至连“一舰载一艇”的最低配置都做不到。

071型船坞登陆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有舰无艇”的尴尬状态

跟071型船坞登陆舰这样的庞然大物比起来,726型气垫登陆艇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儿,排水量为150吨级,最大载重能力为50多吨,与美制LCAC气垫登陆艇类似,可以携带1辆96式主战坦克、1辆ZTD05两栖突击车、2辆ZBD05两栖步兵战车或者全副武装的陆战队员80人。别看726型气垫登陆艇个子小,其技术含量却一点儿也不低,尤其是所使用的艇用燃气轮机研制难度丝毫不亚于飞机装备的航空发动机,过去国内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相当薄弱,心脏病问题成为制约726型气垫登陆艇大批量生产的主要障碍。

国产QC70型艇用燃气轮机用于替代乌克兰产品解决726型气垫登陆艇的心脏病问题

在726型气垫登陆艇研制生产的初期,我国由于没有现成可用的国产艇用燃气轮机,便从乌克兰曙光机械联合体引进了UGT6000型燃气轮机,每艘726型气垫登陆艇安装2台该型发动机。UGT6000型燃气轮机自重大约3吨,最大功率为7300千瓦,主要针对中小型军用作战舰艇而研制的,具备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启动和加速快等优点,按照726型气垫登陆艇的最大吨位计算,其功率重量比约为84千瓦/吨(美制LCAC气垫登陆艇的功率重量比约为83千瓦/吨),在理论上可以保证726型气垫登陆艇在三级以下海况时拥有50节左右的最大航速。

QC70型艇用燃气轮机应用了大量先进技术

但是在实际装机使用的过程中,我国很快就发现UGT6000型燃气轮机这玩意儿其实相当的坑爹。发动机运行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低频振动和巨大的背景噪音,不仅严重影响艇载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对操作舰艇的艇员也是一种痛苦的折磨。再加上国产的传动系统和进口的发动机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匹配,使得舰艇的可操控性能大大降低,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控制,在航行实验中经常发生碰撞事故,因此726型气垫登陆艇仅仅建造3艘就停产了,导致071型船坞登陆舰长期处于“有舰无艇”的尴尬状态。

换装国产发动机的726A型气垫登陆艇开始大批量建造

为了解决726型气垫登陆艇的心脏病问题,我国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引进乌克兰的产品,另一方面在国产WS10“太行”航空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型号为QC70的艇用燃气轮机。跟UGT6000型燃气轮机相比,QC70型的最大功率基本上与之相当,但是自身重量却大幅减轻为2.3吨,轻得多,功率重量比有所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低频振动和背景噪声,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全权限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与传统的模拟式控制系统相比,FADEC的控制精度更高,控制参数范围更广,明显改善了可操控性能,并且降低油耗。

4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同时入列

换发后的改进型号被称为726A型气垫登陆艇,经过将近8年时间的实验磨合,证明QC70型燃气轮机的各项技术性能均达到了设计使用要求,首批3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终于在2016年底正式装备中国海军,同时原来的3艘726型气垫登陆艇也返厂换发升级为726A型气垫登陆艇。至此困扰我军气垫登陆艇多年的心脏病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726A型气垫登陆艇也开始了快速批量的下饺子,2018年年初,又有4艘726A型气垫登陆艇同时宣布服役列装,726A型气垫登陆艇的现役规模达到了两位数,与此同时071型船坞登陆舰的第六艘也已经顺利下水,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军两栖登陆作战力量进入了高速扩张的快车道。(利刃/晨言无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