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7到苏57,数字7为何成为苏俄先进战机的代表?

兵器次元
(苏霍伊设计局旗下各厂LOGO)
在苏霍伊设计局心目中,7是一个有很特殊意义的数字,通过各型含有数字7编号的苏霍伊战机,可以看出苏霍伊设计局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坎坎坷坷,既有困境中的不屈,也有巅峰时的壮志雄心。
困境中的曙光:苏7(苏7)
卫国战争结束后,雅克列夫设计局、拉沃契金设计局这两个苏联螺旋桨战机大户,面对喷气机时代的来临显得后继无力。冷战开始后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战机开始大放异彩,从米格15开始,米格战机几乎成了华约组织的空军代名词,苏霍伊也只能靠国土防空的一些截击机订单苦苦维持。苏7的出现让苏霍伊得以避开米高扬垄断的歼击机领域,做为一款华约国家大量装备的战斗轰炸机,3000多架的订单让苏霍伊从此稳坐苏联第二设计局的座位,虽然不及米高扬设计局风光,但是比起苟延残喘的拉沃契金之流好不少。自此,苏霍伊重点放在了在截击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上,避开了与米高扬直接竞争。
再接再厉、稳中求胜:苏17(苏17)
上世纪60年代核战威胁下,苏联开始研发短距起降的战术轰炸机,苏霍伊的苏17应运而生,它在苏7的机体研发而成,是苏联第一代可变掠翼飞机,在保证可靠性、经济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苏7的性能。全速度段飞行特性都比较好的苏17成为了当时苏联的全能战机,承担起轰炸、侦查、空战各项任务,其简化出口型苏20、苏22至今仍在多个国家服役。
厚积薄发、侧卫称雄:苏27(苏27)
苏27的成功已经不需要过多去表述,当米高扬的米格25、米格27开始染指苏霍伊的截击机、战轰机领域时,苏27的出现标志着苏霍伊的彻底完成了逆袭。当苏联解体后米高扬、苏霍伊得不到国内军方的订单时,出口外销成了唯一出路,苏27凭借着大航程、高机动性、极大的改进潜力迅速成为国际武器市场的宠儿,这也帮助苏霍伊在俄罗斯经济最困难时期依然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各项新技术研发,让日后苏30、苏35等各型改进型侧卫战机依然有火爆的订单。
新技术革命者:苏37(苏37)
苏联解体后,原计划苏27的进一步改进型苏27M项目戛然而止,90年代后期苏27SK的性能已经开始落伍,如果不拿出性能更好的产品,侧卫系列注定会被新型的F15、台风、阵风战机逐出市场。苏37正是作为新技术的投石问路者出现的,虽然苏37本身并未正式投产,但是其各项新技术:三翼面气动布局、矢量推力技术、新型雷达都被反刍到日后的苏30、苏35上。今天在叙利亚大红大紫的苏35,其成功离不开苏37的贡献。
技惊四座的创新:苏47苏47
苏47“金雕”问世后就迅速成为了各大航展的明星,即便是“金雕”销声匿迹10多年后的今天,苏47依然被人所称道。前掠翼设计即时其名声显赫的原因又是它无法投入量产的技术屏障,虽然没能投产,但霸气又充满科幻感的外形让苏47成为多个游戏、影视剧里的常客。苏47就好像是苏霍伊设计风格的体现:充满了暴力美学又不失气动曲线的美感。自此苏霍伊战机成为了高颜值战机的代表。
重任在肩、挑战王者:苏57(苏57)
美国的F22问世后,就注定是苏霍伊战机需要超越的目标。米高扬已经倒下,俄罗斯只能依靠苏霍伊!这次苏霍伊的对手不再是米高扬设计局,变成了这个星球的最强者-F22。苏57在设计之初就希望延续苏27的辉煌,从中依稀可以看出很多苏27的痕迹:宽间距中央升力体布局、半埋式发动机。虽然被人讽刺为“拍扁的苏27”,但不可否认苏57的出现让俄制战机第一次可以跟F22叫板,它是续F22后第二个将隐身、机动集于一体的战机,它代表着苏霍伊近30年来的技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