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所总师证实了这技术,歼20上出现一神秘装置,作用超乎你想象

军迷圈
文|小飞猪观察
歼-20
自从歼-20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以来就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今年是歼-20服役的第一年,这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服役第五代隐形战机的国家,让中国在实现中国梦上又跨出一大步。
除了印度坑爹的光辉战机,目前世界上研制出第五代战机,只有中国的歼-20、歼-31,俄罗斯的苏-57,以及美国的F-22、F-35。环顾各国的五代战机,我们可以发现歼-20和他们有着很大的差异,机体不仅更大,而且在机体前方还多了对“小翅膀”。
歼-20
那么歼-20的“小翅膀”到底是做何之用?这就要从气动布局说起。一般战机的气动布局设计分为,常规布局、鸭式布局、无尾布局、三翼面布局和飞翼布局。而鸭翼布局的优势在于配平和增加机动性,而战机控制性不好这一弊端,可以由先进的飞控程序抹平。并且鸭翼布局的战机升力较强,就可以在相对较短的跑动上起飞,适合上舰。
既然这么好,为什么美国五代机还是常规布局?主要是美国设计F-22时,计算机太弱,没法搞定鸭式布局。并且美国的发动机技术深厚,常规布局功力雄厚,光靠这个就能领先世界一代。而F-35主要是为方便垂直起降,而鸭式布局不适合这点才弃用的
对于歼-20上多出来的这对“小翅膀”,有人认为会影响歼-20的隐形性能,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动力偏弱而采用的无奈之举,其实这些观点都有些片面。
歼-20
对于隐形性,据说611所研究隐身的桑建华总师从总体布局处理角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歼-20既然整个机体都能隐形,这两块“小翅膀”还不能么?而且歼-20试飞的过程也已经证明,如果没有用特殊装置,雷达根本侦测不到歼-20。
而至于动力问题,中国矢量发动机有突破性进展,相信这个早就已经有了解决。可歼-20依然还是鸭翼布局。并且,成飞自歼-10开始就使用的鸭翼布局,这应该是已经证明鸭式布局的机动性确实更好,自然就择优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