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拼刺刀前退子弹是敬重中国军人?看看军事操典咋说的

军迷圈
文|观察眼
在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中日军人在战场上近距离遭遇,中国士兵由于弹尽粮绝而只能端起刺刀准备白刃战,而对面的日军也“很有风度”的退下枪膛中的子弹,与中国官兵展开激烈的拼杀。这样的情节多了之后,很多军迷认为这是日军崇拜“武士道精神”,因此不愿占中国军队的便宜,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做法,在日本陆军的操典中,确实有白刃战之前退掉子弹的条令,但不是因为尊重对手的“武士道精神”,而是出于大量统计之后作出的决定。我们知道,在抗战初期,日军投入中国作战的部队大部分都是精锐的常设师团,其单兵素质非常高,不但枪法精准而且善于白刃战,根据八路军的统计,一般一个日本兵在拼刺刀时能同时对付至少三个中国士兵。
日军对于拼刺刀有标准的套路,在拼刺刀时的准备姿势是一只手托住枪托,一只手握住前护木,在胸前斜向上护住要害,随时能够刺杀或格挡,但是日本使用的三八式步枪有个缺点,手指为了全力握枪就必须扣在扳机,只要双方枪支磕碰就很容易走火。
按理说这也无所谓,即便走火也能打死敌人,但是三八式步枪有个缺点,就是子弹的贯穿力太强,也就是说在击中敌人后有可能会误伤友军,根据日军的统计这在战时将造成不小的非战斗减员,因此不惜强制规定,在白刃战之前必须退掉子弹。